海雀,海雀

第六章 挑戰石漠的方法論

字體:16+-

我們都知道,有史以來,世界上關於環境問題的宣言有很多,口號喊得震天,但口號落地卻是無聲的。這些宣言真要落實到實處,靠的是一群不喊口號的人的實際行動。

石漠化相當於地球得了癌症!

畢節地處川、滇、黔三省交界處,號稱貴州屋脊,是我國長江、珠江水係的分水嶺,是長江重要支流——烏江的發源地,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山區。由於嚴重的石漠化,20世紀80年代,被聯合國有關專家稱之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

針對這一嚴峻現實,畢節試驗區摸索出了一套被稱做“五子登科”改善辦法。

“五子登科”本為漢族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說的是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到了20世紀80年代,我們畢節試驗區卻用這個諺語來寄予這片石漠地區於厚望。這“五子”為:

山頂“戴帽子”——在35度以上的陡坡地上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使山頂綠起來;

山腰“係帶子”——在25至35度的坡埂上,帶狀栽培刺梨、玫瑰、花椒等矮稈植物,營造生物牆,既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較快地獲取經濟效益;

坡地“鋪毯子”——在15至25度的坡耕地上,橫坡聚壟,綠肥免耕,保持水土,培肥地力;基本農田種穀子——在15度以下的基本農田上推廣雜交良種和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實行集約經營,彌補山上退耕減少的糧食;

山下抓“票子”——發展以烤煙為主的經濟作物和蔬菜、水果、藥材、畜禽等產品的同時,發展以開發本地資源煤、鐵、鉛鋅為主的鄉鎮企業,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推動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發展。

1989年,畢節試驗區實施“畢節、大方、威寧、赫章四個縣長江上遊水土保持重點防治、農田基本建設、‘溫飽工程’、‘三林一茶’以及畜牲業開發”等項目,1988至1992年,5年投工8億多個,治理水土流失麵積2631.06平方公裏,植樹造林333.84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