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兒

張之際之死

字體:16+-

天不滅曹——如果投放到實際生活中去檢驗確鑿,多是身處險境時的一句理想話兒,當不得經驗之談。可是,既然有了這樣一句空穴來風的理想訴求,也就能有這樣大出意料的事情發生。人世間的事物複雜多變,誰又能說得板上釘釘呢?由此說開去,絕處逢生的事情也就應運而動了。似乎已經必死無疑的票兒,真就應驗了這句話。

票兒沒有想到,他被關押在保定日本憲兵隊的當天晚上,張之際隻身來了。張之際放走了票兒。龍潭虎穴之中,張之際如何能放走票兒呢?

關於這一個情節,《保定抗戰史料》有記載:日軍翻譯官張之際,為了解救抗日英雄票兒,隻身進了牢房,把票兒放出去了。這個記載有些簡單潦草,而且語焉不詳,讀來不能釋疑。當時票兒已經成了日本人的要犯,不日就要在鬧市當眾處決,必定嚴密關押。日軍憲兵隊,警戒重重。解救二字,談何容易?再者,張之際隻是日本人手下的一個中國文職人員,手中並沒有殺伐的權力,他能解救了票兒嗎?

[前幾年,保定有一位作家(名字這裏不提),根據張之際的故事,寫了一本小說(書名也就不提了),也講到了這個情節。小說中設置了一個重要情節,張之際為票兒的事兒,去找了他的學生秀枝子,秀枝子的父親河野三郎是日軍駐北平的司令長官。張之際要求秀枝子去說動中村釋放票兒,秀枝子因為與張之際有愛情關係,二人見麵,自然有一番纏綿,秀枝子愛情至上,一夜纏綿之後,就答應了張之際的請求。於是,秀枝子就去找中村,要求放走票兒。中村顧忌河野是他的上司,不好駁了秀枝子的麵子,就答應了。這樣,張之際才能得以解救票兒。這個故事,寫得聲情並茂,細節逼真。談歌卻堅決不能相信,且不說張之際與秀枝子愛情傳說的真偽,在殘酷的戰爭年代,秀枝子作為日本軍人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幹預父親的公務的。換句話說,她能幹預得了嗎?不禁想到時下的一些作家寫到抗日戰爭,總喜歡創作出一些中日兩國的愛情來,這種不嚴肅,已經不是創作上的問題了。從主題思想上去講,實在是有傷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