繾綣與決絕

§第二章

字體:16+-

天牛廟因一件奇物得名。那奇物是一塊黑裏透紫碩大無朋的石頭,臥在村前的空地上,像一條休憩的老牛。也怪,天牛廟村裏村外都是黃土,唯獨這兒有著一塊巨石。關於它的來曆,人們都相信一個傳說:也不知是幾百年前還是幾千年前的一個晚上,有一位道姑正在這村給一家人治病,突然聽見天上嗡嗡大響,窗外亮如白晝。道姑出門一看,見天上正飛著三條牛:一條金牛、一條銅牛、一條鐵牛。道姑抬手一揮拂塵,就將一條鐵牛打落在地。從此,這件奇物就留在了這裏,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奇物旁邊還建了一座廟,叫作天牛廟。這廟相傳住過道姑,也住過道士;住過尼姑,也住過和尚。世世代代的兵荒馬亂,也讓這廟毀了再建、建了再毀。大清鹹豐年間,翟三禿子的長毛軍駐紮在這廟中與朝廷兵馬打仗,撤退時,一把火把這廟燒了個土平,從此這廟再沒建起來,唯有這村名還保留著這三個字,同時也保留著對這廟的一點憑吊之意。

而不管有廟沒廟,這鐵牛卻依舊平平靜靜地臥在這裏。時間久了,人們也就把這石頭看作了平常之物,以至於民國三年寧學祥的爹為了抵擋馬子帶領全村修圍牆時,因為它的近旁沒有住戶,竟沒把它圈到圍子裏頭,而把它撇在了南門之外。

但孩子們記得它。春夏秋冬,歲歲年年,鐵牛旁邊總有一些孩子在玩耍。一茬孩子長大了,去幹別的事情去了,便有另一茬孩子到這裏嘯聚。他們在鐵牛身上爬上爬下,打打鬧鬧。一些男孩還常常伸出兩個指頭架起小鴨,住鐵牛身上撒一泡臊尿,然後拍著腚唱那一輩輩流傳下來的童謠:

吃了飯,沒有事兒,

背著筐頭拾盤糞兒,

攢點錢,置點地兒,

娶個媳婦熬後輩兒!

然而今天鐵牛旁邊沒有孩子。昨天夜裏下了大雪,整個南門外一片銀白,鐵牛已經讓雪埋了大半個身子,隻有腹部凹進去的地方還顯出了幾塊紫黑。天還在陰著,小北風嗖嗖地刮,地上的雪不時被卷起一縷,在半空中轉幾個圈兒,然後再悄無聲息地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