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水橋頭

字體:16+-

舊時保定徐水縣,城西有一條河,古河名“暴水”。今人尋古籍找根據,此水宋代已有記載。

暴水河滔滔東去,不舍晝夜,河麵綽綽闊闊十餘丈寬。無雨時溫順如大家閨秀,默默無聲。遇汛期則暴躁似酩酊大醉的野漢,一路轟轟炸響。(談歌猜測,“暴水”二字,大概由此而來。)

徐水境內沿暴水河二十餘裏,隻上遊有一橋,乾隆年間營造,橋麵窄窄,隻能單行通過一輛車馬,若兩車相迎相對,必先有一車退下閃讓。逢集趕廟,橋上便擁擁擠擠,偶有人失足落水,弄得行人驚驚險險。於是,沿河便有了許多擺渡。

徐水人夢裏也想橋。

想也白想。徐水幾任縣太爺都曾經籌劃算計建橋,皆因短缺銀子不好再議。百餘年來,也曾有幾個徐水的商賈豪紳領袖帶頭出資放血,倡議募捐建橋,可響應者寥寥。工程耗資多多,隻幾個大戶出血,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屢屢憾然作罷。

民國初年提議集銀造橋的,是徐水“樂仁藥堂”的老板方樹林。那一年秋天,方樹林在城中顯眼處貼出告白,動議募捐,並自認五百大洋。告白貼出十幾日,竟隻有兩家來助陣,一家是賣豆腐的,一家是屠戶,共捐了十幾塊大洋。除此,競再無人響應。

有人訕笑:“兵荒馬亂的,造什麽橋呢?”

還有人譏諷:“方樹林沽名釣譽,若要真心造橋,你自家出資便是,何苦還拉旁人入夥?”

風言風語傳得方樹林冷了心。那天,他把賣豆腐的和屠戶請來,把捐來的大洋退掉,請兩家到城中的聚英樓吃了一場大酒,方樹林吃得大醉,醒後再不提造橋之事了。

方樹林是徐水縣名流,用現在的話講,即是明星級人物。並不是他的“樂仁藥堂”生意紅火才使他擠入名流之列,而是他手中一杆毛筆名動方圓百裏,讓人爽眼。徐水縣城中的店鋪商號的匾額,大多是他的墨寶,即使保定城中的一些大商號,也多用方樹林的字來做牌匾。據說,北京城裏的商號也有人用方樹林的字。那年間還沒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方樹林的字的確是國家級水平。光緒二十九年秋,北京城裏一家銀號開業,派人攜重金來徐水求方樹林的字。如此,徐水人的自尊心很是沸騰了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