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民百姓来说,简单生活近于清苦,清苦的生活很难让人感到安逸。
而对于“肉食”者言,简单生活则成为一种境界。
我从不否认物质条件的重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回到乡下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简单、优悠的生活,那是建立在家有余粮、园有余滋基础之上的。晚年,陶公进入“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他无论如何也“悠”不起来,转而发为悲苦之语,生活顿觉索然无味。但,如果一个人在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依然汲汲于富贵名利,沉缅于灯红酒绿,沉醉于鲜花掌声,忘情于觥筹交错,穿梭于庙堂豪门,迷恋于滚滚红尘,伤情于沉浮得失……那只会加重生命的负荷,把自己变得心力交瘁。尘埃落定之后,留给自己的常常是无奈的冷清、失落和茫然。
简单生活要求我们要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灵。把祥和、宽松、清静、愉快、幸福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心平气和地做人,勤勤勉勉地做事,快快乐乐地做学问,安安逸逸地过日子。面对宝马雕车不羡慕,面对飞黄腾达不嫉妒,面对富贵荣华不眼热,面对晓风残月不孤独。每天关心“蔬菜和粮食”,关注健康和快乐,关爱精神和灵魂,保持一种清静,守住一片温馨,淡泊以藏志,宁静以致远,在简单平静的生活中不忘那份事业,不弃那份执著。
简单生活会让我们的人生境界不断升华。丰子恺在论及李叔同出家的原因时讲到,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李叔同出家求的就是能在宁静中摆脱世俗层面,让生活从精神层面升华到灵魂层面。是的,只讲求物质生活,并非真正的富有,更远离生命的本质。对于一般人来说,达到灵魂生活的境界确有难度。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简单生活达到精神生活领域。
在精神领域里,我们可和哲人对话,和心灵私语,思考生命的本质,让智慧的光芒照耀我们的灵魂。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的生活便多了一份舒畅,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真实,少了一份虚伪;多了一份快乐,少了一份痛苦;多了一份坚定,少了一份迷惘;多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负累。就如婚姻,那种“生死契阔,与子相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夫妻关系,岂不比“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生活方式境界更高?
我常常在心目中勾勒幅简单生活的图画:茅屋三间,木榻一枕,图书一壁。工作之余,每日清香一炷,苦茗一杯,读数行书,写几行字,画几笔画,闲暇时与二三子说书谈艺。草窗虫唱,明月窥临,兴之所至,吟诗数首,以抒情怀。沉静祥穆,严正从容。无得失之忧,有忘怀之意。一卷在握,上下千古;数友对语,横遍十方。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尽在心中。
能如此,今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