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盛宴

§第四十六节 享受生活

字体:16+-

当一个人走完自己的一生,生者在悼念这个人时,总有这样一句话:享年多少岁。

享年,享受岁月,即为享受生活也。一个人降临人世,不是为忍受痛苦一虽然,我们不得不去忍受。而是为了幸福,为了享乐,为了受用。

在那左倾主义猖獗的年代,“享受”一词曾打上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标签,使一代甚至几代人都谈之色变。然而,当我们的社会步人正常轨道之后,人们终于明白并坚信享受生活才是人性的本质,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人们为了生计而东奔西走,为了生活而苦苦挣命,为了生存而赴汤蹈火。即便如此,在他们心中都有一种不灭的信念:明天的生活总会好起来!套用《列宁在十月》中瓦西里的一句话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句经典的台词,就道出了我们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面包、牛奶给我们带来的满足。

当然,这是“享受”的最低标准。我们除了要享用物质生活之外,我们还更多地强调对精神生活的享受。

也许有人说了,我们现在天天累得七死八活,谈何享受?是的,无论到什么时代,我们都要劳动,没有辛勤的劳动,享受自然就无从谈起。不劳动,即便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也难说就是享受。真正的享受,是和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讲一个神话故事。西西弗斯因触犯天条,受到宙斯的惩罚。西西弗斯必须每天推一块石头上山,可每当把石头推到山顶之后,石头就又滚落下来。第二天,西西弗斯又开始了第一天的劳动:推着石头上山。

如果西西弗斯是个悲观主义者,他会感到人生就是受罪,其生活必定聊无生趣。如果西西弗斯是个乐观主义者,他会感到生活是那样的美好。何哉?每一次推石上山,虽然汗流浃背,但当他停下来的时候,徐来的清风会让他感到无比的爽快;山间有清泉会象甘露一样滋润他的肺腑;那盛开的鲜花会向他招手;那美丽的小鸟会为他唱出动听的歌。就是回家吃饭他会感到口口生香,躺下睡觉会一觉到天亮。

生活无处不在,快乐无处不在,享受也就无处不在。美味佳肴可以饱我们的口福;音乐舞蹈可以愉我们的耳目;锦绣文章可以悦我们的心灵。柴米油盐酱醋茶,可给我们带来生理上的享受;琴棋书画诗酒花,可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热爱生活的人,锅碗瓢勺也能奏成交响曲;厌弃生活的人,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蜡。

看来,一个人能否尽情地享受生活,不仅是生存条件问题,更是一个生活态度问题。再套用米卢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写到这里,笔者还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把“享受生活”和“享乐主义”分清界限。享乐主义把感官快乐、物质快乐、肉体快乐当作人生的目的。而笔者所言的享受生活,在承认感官享乐的同时,更侧重精神的享受,是身心享受的和谐统一,是和劳动创造紧密关联的。

一言以蔽之:尽情地享用我们自己用劳动创造的成果,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