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12

字体:16+-

高秉涵正在宿舍里做功课,王二金吹着口哨走了进来。再过两个月就要初中毕业了,高秉涵的学习压力很重。由于精力过于集中,王二金的口哨声并没有影响到高秉涵,他仍然在伏案做功课。

“一会儿开官兵大会。”王二金走到高秉涵身边大声说。

王二金的一条腿在不停地得瑟着,脸上显得很兴奋。

平日里王二金很少主动和高秉涵说话,高秉涵不知道今天是刮了那阵风。

“什么会?”高秉涵抬起头问。

王二金笑了笑,神秘地说:“等会去了自然就知道了。”

正说着,外边就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哨子声,卫生所长在外边喊:“集合了,全体人员到礼堂开大会。”

高秉涵合上书本走出宿舍。

排队去礼堂的路上,高秉涵小声问一边的姬医官是什么会,姬医官说他也不知道,只是听说很紧急。

进了礼堂,气氛很紧张。学校的领导全来了,正在生病的王升校长神色严肃地站在前面。王升刚刚由教育长升为校长,工作繁忙又加上新近丧偶,身体不是很好,最近一直在输液。王校长白天忙工作,下班回家后还要忙家里的五个没娘的孩子,输液一般都是在晚上十点以后。王校长点名让高秉涵去给他输液。每天晚上放学后,高秉涵都会按时去给王校长输液。

走过王校长跟前时,王校长把高秉涵叫住了,让他散会后到他办公室一趟。

坐到座位上之后,高秉涵心里一直忐忑。

又不是输液的时间,王校长这个时候找他干什么?神色还那么严肃,难道这次的会议会与他有关?不会吧,自己又没犯什么错误,有什么事情会与他一个小兵有关呢?

会议终于开始了,由王校长亲自主持。他说之所以要召开这个紧急会议是上边的统一布置。会议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传达一个紧急通报,二是传达一个紧急通知。

通报的内容很意外。说是国防部在台北市的一家夜间文化补习班里侦破了一起共党间谍案。为首的李某是个从大陆来台潜伏的共党分子,他出资开办了一家夜间补习班,然后利用办补习班的机会搜集情报并在学生中发展党员。间谍案暴露后,李某被逮捕,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通报让高秉涵感到很震惊,也让他联想了许多事情。当共产党的金鼎叔告密,共产党杀死了他父亲,从这一点上说他是恨共产党的。但大胡子团长的形象又深深地印进了他的脑海中,已经成了共产党的化身,一提起共产党,高秉涵马上就会想起他。

高秉涵脑海里一片混沌,在这个问题上,他又一次陷入了迷茫。

这个被通报的李某是不是也是一个像大胡子一样的人呢?台湾是国民党的天下,他为了共产党的事业,那么的不顾个人性命,共产党势必会有吸引他的地方。

到底共产党靠的是一种什么力量才会吸引他为其如此卖命呢?高秉涵找不到答案。

教育长又开始宣读紧急通知,刚听了个开头,高秉涵的心就紧了起来,终于悟出了这次会议与他这个小兵之间的关系。脑海里的问题也由宏大混沌一下变得具体和清晰。

具体与他有关的事情就是高秉涵不能外出上学了。

教育长在台上宣读:“…国防部遂下令禁止官兵到营外参加各种名目的补习班,以免受共党不良思想之感染……”

正是冲刺阶段,再过两个月就要参加竞争激烈的高中考试,这个时候停课可如何是好?

高秉涵的脑海一片空白。前些天,即将高中毕业打算报考大学的管玉成在信中鼓励他将来也要考大学,要是自己连高中都考不上,何谈将来的大学?

考不上大学,先不要说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前途,也对不起那些一直鼓励支持自己上学的前辈和同乡,更对不起母亲。

这可如何是好?坐在阴沉的礼堂里,高秉涵心急如焚。

会议结束了,高秉涵心事重重地去了王校长办公室。

王校长的脸色还是很苍白,他坐在办公桌前等高秉涵。

喊过报告来到王校长跟前,高秉涵就问王校长是不是现在要输液。在王校长面前,高秉涵一直都有些紧张,说话也总是十分的急促和慌乱。

王校长说:“今天叫你来不是为了输液,坐下慢慢说。”

高秉涵没有坐,不安地站在那里。晚上出去上学的事王校长是知道的,不知道他会怎样批评自己。

王校长问:“你很喜欢读书?”

高秉涵如实回答:“喜欢。”

王校长又问:“喜欢读书是件好事,还是那句话,年轻人多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我小时候也喜欢读书,但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只是上了个师范,没有接着读大学,所以现在一直很后悔。”

高秉涵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王校长是想绕弯子批评他还是在鼓励他。

王校长突然问:“小高,刚才的会你是怎么想的?”

“我?”

“今天晚上还去上学吗?”王校长又问。

高秉涵看着王校长,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这时,王校长从办公桌前站起来,他快步走到高秉涵跟前:“小高,给我说实话,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欢读书?”

高秉涵坚定地回答:“喜欢!”

王校长突然笑起来,说:“小鬼,我就知道你会这么回答的,好了,没事了你回去吧,晚上放学回来不要忘了给我输液。”

高秉涵有点懵:“校长,你是说我晚上还可以出去上学?”

王校长说:“可以去,因为我知道你读书的学校是台北的著名公立学校,那里是不会有共党谍匪的。但有一条你要记住了,我破例让你出去读书,并不是徇私情,你要把书读好,将来为国家效力。”

“是。”高秉涵说。

回到卫生所,高秉涵看到王二金早已经在宿舍等他了。一看到高秉涵,王二金就说:“怎么样,今天晚上咱们约几个人打牌吧?”

高秉涵说不打,说着就把先前放在桌子上的书本又拿了起来。

王二金又恣意地吹起口哨来,进进出出的把门摔的山响。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一周后的一个晚上,高秉涵刚放学回来,就被一直等在走廊里的姬医官截住了。姬医官惶恐地告诉高秉涵,说是下午国防部来了几个人专门调查他。

“调查我?国防部?”

姬医官说:“有人把检举信写到了国防部,检举你不服从管理还是我行我素的到外面去上课。”

高秉涵吓得瞪大了眼睛。

“是教育长带他们来的,找所长了解了半天情况就走了,听我的,以后就不要再去了,读书事小,要是为这事让国防部盯上麻烦可就大了。”

离开姬医官,高秉涵来到治疗室给王校长准备**。

自己外出读书的事一定给王校长添了不少的麻烦。一想到这里,高秉涵心里就感到非常不安。他满怀歉意地端着治疗盘来到王校长家。王校长正在给他的小儿子补习功课,看到高秉涵来了,就说:“小高,今天晚上你都学了些什么?”

高秉涵说:“王校长,我还是不要去上学了吧。”

王校长说:“为什么不去,难道是信不过我这个校长吗?”

“我出去上学会给您添麻烦的。”

“不就是一封检举信吗?我已经替你做了担保,我向他们保证,共匪间谍案一定不会在你高秉涵身上发生,要是发生了,一切后果由我王某承担,你只管把书读好就是!”

高秉涵低下头开瓶盖,一滴泪水落在他的手背上。

王校长又说:“小高,怎么哭鼻子了?这可不像是一个男子汉的做派!”

“校长,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这就对了,还有一件事我要叮嘱你,你还不是党员吧,最近就写一份入党申请书,你们年轻人,不光要把书读好,也要树立起为党国献身的精神。”

高秉涵又是一个想不到。他吱唔着答应了。

王校长又叮嘱:“小高,这事可是不能含糊的,既然我们吃的是党国的饭,就要为国军效力。”

“是。”高秉涵答。

一个月后,高秉涵被批准加入国民党。拿到党证的那天,他把和学生证一般大小的党证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

翻开党证的第一页,是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孙先生正用深邃安详,笃定伤感的眼神看着他。

遗像两边是孙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遗像的下边是用小字印着的总理遗嘱,高秉涵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最短期间,促使实现,是所至嘱。孙文。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看完遗嘱,高秉涵顿觉心情沉重。把目光移上去再看总理的遗像,他猛然从总理的眼神中看出了伤感和不甘。总理的遗嘱中字里行间都弥漫着一种深深的伤感和不甘。

国民革命。民主自由。唤起民众。朦胧的儿时记忆中,这些字眼是外出读书现在已经不在人世的小姨妈和两个姐姐以前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高秉涵内心忽然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欲望,他很想了解这个眼神忧郁伤感的已故总理的生平事迹。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说当年外祖父留学日本时就是因为崇尚他才加入的国民党,后来的父亲也是这样。

又翻过一页,是总裁蒋介石先生的肖像。蒋总裁的眼神和孙总理相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样。他紧闭双唇,目光专注,里面有一种军人特有的阴鸷和果决,更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孤注一掷和凶狠。

肖像的下面是总裁制定的十二条党员守则,高秉涵一条一条地读下去:

一、忠勇为爱国之本。

二、孝顺为齐家之本。

三、仁爱为接物之本。

四、信义为立业之本。

五、和平为处世之本。

六、礼节为治事之本。

七、服从为责任之本。

八、勤俭为服务之本。

九、整洁为强身之本。

十、助人为快乐之本。

十一、学问为济世之本。

十二、有恒为成功之本。

高秉涵觉得,蒋总裁的党员守则每条都是向善向上的美德,但看后却显得大气不足,矫情有余,很像是他在火车站当小贩时背诵过的员工服务守则。

闭上眼睛,像是漂游在无边的海上,一种茫然油然而生。

想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国民党党员,高秉涵觉得不可思议。对那些大而空的政治问题,他丝毫也没有兴趣,那个世界距离他生活的世界太遥远了。

睁开眼睛,第三页和总裁肖像对应着的是自己的照片。看着照片中的自己,高秉涵又发了好一会的呆。他觉得和总裁的眼神相比,自己的眼神显得单纯而空洞。刻意梳理成成熟型的“飞机头”更是带着一种故作老成的幼稚和可笑。

合上党证,那些大而空的政治问题仿佛一下子就离自己很远了。

高秉涵又回到现实之中,考试在即,他又抱起了身边的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