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少年“堂吉訶德”

§草房子

字體:16+-

曹文軒有一本書,叫《草房子》。我也很想寫一本書,寫什麽都不重要,書名就叫《草房子》。

曹文軒老師是蘇北鹽城人,他的家離我的老家興化隻隔了幾條河。他寫《草房子》一點都不奇怪,這個世界上有《草房子》這本書一點都不奇怪。曹文軒是我的師長,所以《草房子》是他的,不是我的,這就叫命。

離開了廟宇之後,我的童年和我的少年幾乎都是在草房子裏度過的——請允許我說一句不靠譜的話:什麽樣的房子裏都可以出小說家,但是,最幸運的小說家會來自草房子。

草房子,離大自然最近的家,它是人砌的,同時也是從土地裏生長出來的。

最典型的草房子是這樣的:土基牆,沒有窗戶,上麵覆蓋著麥秸稈。它的建材隻有三樣東西:泥、草、木頭,史前一般原始。

砌牆的理想材料當然是磚頭,但是,磚頭需要花錢去買。沒有錢怎麽辦?當然有辦法。做土基。

做土基的第一步是到河裏頭去罱泥。河**的淤泥都是河水積澱下來的,很純,沒有雜質;因為在水裏頭泡得久了,這就有點黏。對土基來說,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第二步,把淤泥從船艙轉移到一個大坑裏,讓它發酵,這對提高淤泥的黏度是有好處的。到了這個時候,也就是第三步了,往淤泥裏頭添加一些稻草或者麥秸稈,不要小瞧了這些稻草或麥秸稈,在淤泥的內部,它們就是混凝土內部的“鋼筋”,因為它們在內部的支撐,土基的整合度和抗壓度都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把調好的淤泥壓到模子裏去,再打開模子,一塊土基就這樣做成了。很容易。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容易就沒有技術上的難度,事實上,隻要是一樣東西,就一定存在質量上的差異。土基的質量完全取決於你的耐心,你越是有耐心,土基的質量就越好,反之,土基就脆,不結實。怎麽叫有耐心呢?你不能把新土基放到陽光底下去曬,一曬就開裂了。最妥當的做法是用草氈子把土基蓋住,讓風,讓時間,而不是讓大太陽帶走土基內部的水分。這就叫“陰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