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少年“堂吉訶德”

§篾匠

字體:16+-

是五歲還是六歲?我得了腎盂腎炎。為了治病,我的父母把我送到了縣城。我暫住在一位親戚的家裏。親戚的家在城東,竹巷。“竹巷”這個地名至今還保留著。

竹巷裏到處都是竹子。可你千萬不要誤解,是到處“都是”竹子,而不是到處“長滿”了竹子。這裏的竹子都是原料,因為兩側的住戶基本上都是手工業者。不用猜了吧?他們都是篾匠。

興化城裏的竹桌、竹椅、竹凳、竹床、竹榻、竹席、筷子、毛刷、衣架、籃子、淘簍、熱水瓶的外殼,絕大部分都來自這裏。竹巷的路麵用的是青石板,這一點非常重要。每當篾匠們需要材料的時候,他們會取過來一節又大又粗的竹子,一刀砍在竹子頂端的中央,然後,隨著篾刀把竹子提起來,再往青石板上一撞,“哢嚓”就是一聲巨響,是的,一聲巨響,竹子就分成兩半了。在我還沒有學過“勢如破竹”這個成語的時候,我就知道“勢如破竹”是怎麽一回事了——事情在開頭就直接抵達了結尾。爽啊,辦事的人牛啊!他們勢大力沉。

少年時代的閱讀為什麽愉快呢?你體會過一件事,卻說不出來,憋得慌吧?突然,一個現成的詞語替你全說出來了,勢如破竹,你的氣一下子就通了,順了。讀書是最好的一種呼吸。

竹巷裏的篾匠們成天和竹子打著交道,他們在竹子裏討生活,靠竹子養家口。有一件事情他們是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竹子”意味著什麽,他們更不知道短短的、窄窄的竹巷裏頭曾發生過什麽。

竹子這玩意兒可複雜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有多複雜,竹子就有多複雜。換句話說,隻要把竹子搞明白了,你就把中國搞明白了。中國的文化說到底就是竹子的文化。

竹子有它的特征,第一個特征就是空。這個“空”被道家的文化選中了,成了道家文化的一個關鍵詞。就拿我們高中課本裏的《庖丁解牛》來說事吧,《庖丁解牛》說來說去隻說了一件事:牛刀別去碰骨頭。牛刀不碰骨頭還能碰什麽呢?碰“骨頭縫”,也就是“空”。一旦學會了鑽“空”子,你就算掌握了規律,你就算“得道”了,所以說,“空”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