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少年“堂吉訶德”

§剃頭匠

字體:16+-

在所有的匠人中間,剃頭匠是最特殊的,這個結論大概不會有錯。一般說來,匠人的工作對象是“物”,剃頭匠卻不同,他們的勞動對象是“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剃頭匠是離官員最近的一個工種。我在一本書裏讀到過——在中國,人不是人,是工作,是讓官員們去“做”的一種“工作”。

說剃頭匠是離官員最近的一個工種,這句話也許遊戲了。但既然遊戲已經開始了,為什麽不把遊戲做足呢?我還想說,剃頭店也許是和TV最相似的一個地方。

來剃頭店的人當然是來剃頭的,可我始終有一個錯覺,剃頭實在是一個附帶的行為,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爆料”,也就是發布消息。隻要一踏進剃頭店的大門,他們就已經是“通訊員”或者“線人”了。他們會帶來最新發生的“事情”。剃頭匠是理性的,冷靜的,客觀的,他們一邊為你剃頭,一邊向你發問:

——When?——Where?Why?——Who?——How?“要素”齊全了,“事情”還能是什麽呢?它插上了翅膀,做好了振翅的全部準備。

下一個顧客來臨的時候,剃頭匠依然是理性的,冷靜的,客觀的。反過來了,他開始向顧客發問,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你知道了吧?”不知道。不知道就好辦了,“本報訊”或“本台消息”就開始了。因為剃頭店無法提供並還原畫麵,剃頭匠的“播送”就有了許多無法回避的插入語:“據說”“有人說”“人們說”“據知情者透露”“有人認為”……這些插入語非常好,既提供了客觀性又回避了責任。

我說“播送”其實是不準確的,剃頭匠不是“播音員”,他們怎麽甘心做一個普普通通的播音員呢?因為職業的緣故,他們曉通曆史,他們掌握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他們從事的工作一下子就上升到“新聞評論”的高度了。他們的評論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夾敘,夾議,有曆史的縱深,有宏觀的展望。最主要的特征是隔岸觀火。他們有他們職業性的語氣,這語氣就是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