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被杀了一万次

第127章  言之有理

字体:16+-

“今年关中赋税差了极多,地方都上奏称遭遇天灾,请求予以减免。”韩融道。

“按理说天灾确实该减免赋税,不过这些地方官员对于抗灾毫无作为,因此我不想答应他们。”秦川道。

“太傅言之有理,然而我们不肯减免赋税,各地官吏也只会向黔首催逼,于地方长吏并无害处,倒是有违太傅赈济灾民的初心。”韩融道。

“允许他们先欠着吧,等我有空了再找他们算这个帐。”秦川咬牙道。

这些官吏以民为质,总能把来自上面的压力,转移到百姓身上,秦川此时确实没什么好办法。

刚送走韩融和苗祀,李儒就登门求见了。

“秦将领,你上次放过了刘范、刘诞的家眷子女,结果被议郎庞羲带着逃往益州了。”李儒略微有些懊恼地说道。

“跑了就跑了吧,本来不跑我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秦川并不在意。

平定益州已在倒计时中,这时候庞羲带着这些人去投靠刘璋,可以说是极为不智。

“我还是觉得你过于宽容了,对这些敢于反抗于你的人,至少应该夷灭三族。”李儒道。

“呵呵。姑父,我跟你说个正事,大司农韩融将要致仕,你可有合适人选,能够接替大司农之位?我要的是能办事的那种。”秦川道。

李儒沉吟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如果你想要一个能做事的人,那我觉得黄门侍郎钟繇挺合适,只是这人与我们并不怎么亲近。”

“可以,那便麻烦姑父主持此事,举荐钟繇为大司农。”秦川点头道。

仅仅凭着“钟繇”这个名字在秦川脑海里有些印象,就可以看出他不是碌碌之辈,应该足以胜任大司农之位。

“钟繇之前品秩太低,想要一步登上大司农之位,恐有人非议。”李儒犹豫道。

“我是怕人非议的人吗?”秦川道。

“那倒也是,钟繇确有真才实学,相信他很快便能平息诽议。”李儒点头道。

结束了公务,秦川回到府中,先逗弄了一会儿女儿,便在董千秋的陪同下,带上了董千秋信任的婢女,去见自己的那些“叔叔”和“阿姨”。

对于自己爷爷老来得到的这些子女,原本董千秋并无多少感情。

但现在他们成了孤儿寡母,董千秋不免同情心泛滥,开始关切起来。

这些孩子和他们的母亲,被安置在秦川府邸的一座别院。

这所府邸还是董卓当初为了让秦川和董千秋完婚所赐,占地十余亩,秦川家里也人丁不旺,因此空余极多。

此时住进这七个孩子和他们的六位母亲,也仍是有些空旷。

董瑱的母亲名叫杨氏,是唯一替董卓生了两个子女的侍妾。除了现存的“董卓长子”董瑱,还有一个未满周岁的女儿。

因此这些人到了陈府之后,就自发地开始以杨氏为首。

“见过太傅。”杨氏领着一众妇人孩子,忐忑不安地向秦川见礼。

“免礼,各位……”秦川想了想,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们才合适。

总不能叫“祖母”吧?

于是秦川干脆含糊其辞:“各位,我把你们接到我的府中,是为了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你们无须多想,安心照顾好孩子就是。”

董千秋也连连点头。

“你们的饮食,和夫人一样,均由府中厨房供应。你们日常所需的钱财、物品,都是找我领取。

若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也可以告诉我;如果觉得我有什么做的不对,你们也可直接找夫人告状。”董千秋的亲信婢女站出来说道。

“劳烦姐姐费心了。”众妇人纷纷感谢道。

董卓众子女的这些生母,以前有不少也是婢女,地位稍高的也不过是侍妾而已,都颇为乖巧,立刻就明白了,以后就是由这位婢女掌管自己,哪里还不知道拉近关系。

至于什么向主母告状,即使说起来董千秋算是自己等人的“孙女”,那也没人会把这话当真的。

一顿饱和顿顿饱,这些妇人一个比一个分得清楚。

“诸位,你们不必如此拘束,府中可自由来去出入,但务必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等孩子们稍大一点,我也会为他们安排入学接受教育的。”

秦川说完,就自己先行离去,只留了董千秋和婢女与众妇人交流。

毕竟自己是个大男人,哪有混迹在妇人群中的道理?

何况这些妇人,还是死于自己之手的岳祖遗孀,为了避免无谓的尴尬,还是让婢女去接触就好。

秦川刚回到前厅,就有亲卫来报:“主公,沙小宇求见。”

“让他进来。”

沙小宇还是第一次来到秦川的府邸。

当初秦川迎娶董千秋时,整个府邸都经过了一次翻新和装饰,因此显得极为富丽堂皇。

沙小宇之前的生活环境,全都是土墙草顶,哪怕最“豪华”的昆明池军营,也不过有几间砖石房屋而已。

不过此时他也并未露怯,一如往常,向秦川行礼后,说道:“主公,杨奉已经制成了灌钢。据考工室大匠评判,足以达到七十炼钢的水准。”

“这真是个好消息。”秦川笑道:“沙小宇,辛苦你了。对了,你今年有十四岁了吧?”

“不辛苦。主公,我刚满十四,难为主公能记得。”沙小宇道。

“走,咱们这就去石炭坝。”秦川道。

石炭坝,冶铁工场。

这里一直都处于严密的守护之中,此时秦川的到来,更是加强了警戒。

“秦太傅,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定能为太傅打造出一柄当世神兵。”一位考工室大匠,信心满满地说道。

秦川查看了钢材,摇头道:“神兵之事,暂不考虑。这种钢材,换了别的生铁和熟铁,你们还能继续保持这个质量吗?”

“主公,我已经明白了‘灌钢’之道。哪怕是不同的铁料,最多试制一两炉,便可成功掌握出钢的诀窍。”杨奉神神秘秘地说道。

自从秦川把老婆孩子给杨奉送来之后,杨奉就死心塌地地投靠了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