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仕胡等人熟悉了道路的修建方式之后,秦川命他将人分散,分段同时开工。
不然一两处工地,怎么容得下这么多的饥民?
之前秦川在长安城外的二十多万饥民中,以“十户互保”之法,建立了基层组织。
现在他以柴仕胡手中的技术工人为骨干,暂时分为了十五段,每一段最多可招募一万饥民参与道路修建。
秦川命掾吏手持名册,仍照原来“十户互保”的人员,按保分配,把这些饥民分别调入十五段分工地之中。
这些进入工地做工的饥民,有的进行土方开挖,有的参与路基铺设,有的前往道路附近进行石料的开采和破碎,这些工作都不需要新的经验,只要有人安排,就能立刻动手。
柴仕胡最初召集来的那些骨干,则主要领着人从事路面的铺设工作。
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饥民,都参与到了工程之中。
留在粥棚外等着救济的,除了极少数懒汉,剩下的都是缺乏劳动力的老弱病残,总计还有六七万人。
对于那些不肯出去做工的,秦川也没有强迫。
反正留在长安城外也不至于饿死,只是每天仅有一碗稀粥吊命。
而要是去报名参与道路修建,则每天最少可以领到半斗粮食;若是识字或有其他劳动技能,报酬还会更高一点。
秦川将主要的力量,投入到了从长安往西到秦仓的这一段路。
他准备从秦仓道攻取汉中。
现在三辅之地粮食奇缺,就算搜刮了豪强富户,所得之粮也不足以支撑到收获季节。
距离关中最近,而又有粮食可以提供的,就是汉中了。
至于河东、弘农等地,需要供应附近汉军,粮食也极为紧张。
凉州和并州的话,当地的羌氐匈奴和鲜卑等部族不添乱就是好事,搜刮粮食现在是想都别想。
更远一些的汝南、兖州,别说现在还没有拿到手里,那些地方的军阀本身就穷兵黩武,加上之后同样会受蝗灾影响,照样会陷入饥荒之中,为了粮草去攻打,只会得不偿失。
后世汉中平原一直都是陕西粮仓,又连通益州,拥有秦川现在最迫切需要的资源。
当然,秦川不可能等到官道修好才开始进攻汉中,他现在就得做准备。
修这条路,一方面是为了以后的交通联络,为谋取益州做打算;另一方面投入建设的壮丁,也相当于庞大的后备兵源。
至于为什么从秦仓道进攻——
从长安出发,进攻汉中的道路,看起来好像有五六条。
其中最近的一条线路,就是子午谷。
原历史上的这次三辅大旱,以及之后的关中乱局,曾陆续有几十万百姓通过子午谷逃往了汉中。
不过这条路,和峪谷道、傥骆道、褒斜道一样,都极为难走,穿行于秦岭之间,需要无数栈道和桥梁才能通行。
最关键的一点,这几条谷道,都极度缺乏水源。
若是百姓零星通过,耗费较长时间,或许能成功,但大军想要通行,在后勤转运困难,水源稀少的情况下,却是难度极大。
历史上有许多将领,比如曹真、司马勋、高迎祥等等,甚至到了近代,拿着步枪的王耀武,都没有征服子午谷,秦川并不认为自己就能做到。
而秦仓道经过张良、曹操和诸葛亮的多次使用,足以证明它是在当前时代的最佳选择。
至于更西边的祁山道,对于进攻汉中来说,属实绕的太远了点,完全没有必要。
“这点水泥怎么够呢?杜宾,再去饥民中招揽工人,分别前往官道途经诸县,勘察选址,开设新的工厂。”秦川大笔一挥,给杜宾批了一纸诏令,让他拥有了圈地开厂之权。
当然,这个权力需要有资金和武力保障,这就要看杜宾舍不舍得投入了。
他当然舍得。
秦川按照每百斤(汉斤)水泥售价十斤麦,给杜宾进行结算。
由于现在人工十分廉价,一个工人一天只需要半斗到一斗的工资。
就算完全用人力研磨烧制的半成品,一天也可磨出数百斤水泥来。
再考虑到石灰石的初步破碎、磨制,以及石炭的消耗等开支,秦川又查看了水泥厂的账册,便给杜宾定了这么一个稍有利润的价格。
眼看积压了几个月的上百万斤水泥,短短几天时间就销售一空,运到了各处工地,杜宾算是第一次尝到了“工厂”的甜头,之前的焦虑一扫而空。
和农业不一样,开办工厂不太看重天气,也不怎么受土地的制约,只要有人有材料,就能源源不断地产出。
虽然利润不算太高,但这种收入是持续不断的,还可以不停地扩大规模。
“杜某开始还有所顾虑,却没想到这水泥消耗竟然如此巨大。秦太傅,杜某在这里谢过提携之恩。”杜宾深深一揖道。
汉代一里大约是三百多米,秦川和柴仕胡等人经过几次试验,在保证基本强度的情况下,每一里官道,需要消耗约七到九万斤水泥。
这个消耗十分惊人。
杜氏生产了这么久的库存,也仅够十来里官道所需而已。
“老杜,你别忘了这水泥的利润里面,还有我的一份。”秦川提醒道。
杜宾心里顿时一凉。
但他转瞬又想到,这水泥消耗如此之大,只要自己多多建厂,就算分成较少,总体算下来,所赚的钱也将极为可观。
“我怎么会忘了太傅那份呢。”杜宾赔笑说道。
“我让你赚到了钱,你也要支持一下我吧?好了,别的不说,你赶紧给我弄些粮食过来。”秦川道。
“今年大旱,我家也没有粮啊……”杜宾又开始哭穷。
“别说我没有提醒你。如果你愿意用你的渠道,帮我运粮过来,我会按照你购买和运输的价格给你,再让你赚一点钱。”
“要是你不肯配合,那么我就要对你动用《平价购粮令》了。知道什么是《平价购粮令》吗?你不会想知道的。”
秦川威胁道。
顿时杜宾又想起了被《苑杜赔偿条约》支配的恐惧,他相信秦川弄出的这个《平价购粮令》,肯定同样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无奈之下,杜宾只得答应帮秦川购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