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被杀了一万次

第九十二章  不战而降

字体:16+-

如今所谓的“凉州三明”,都是靠着平定羌乱的战功,而在凉州崛起的世家。

“羌乱越快平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就越小。我们要尽快派出军队前往平乱,诸位谁可领兵出战?”秦川环视众人,问道。

“秦将军,我看不如让胡轸去吧。”董旻道。

秦川看了看缩在一边保持着低调的胡轸,问道:“文才,你可愿领兵平乱?”

现在长安的董卓旧部,除了董旻、董璜,就数胡轸之前的地位最高。

他在凉州时就已是小有名气的将领,曾与羌人多次作战。投靠董卓后,他做过中郎将,领过禁军,最后还被董卓委任为总管京中禁军的卫尉。

只是因为董卓死后站队太快,在秦川阵营里被边缘化,胡轸才学着小心翼翼地低调做人。

这时候听到秦川的询问,他稍微愣了愣,明白了这或许是自己重新获得重用的机会,便点头道:“属下愿为太傅效命。”

“那就这样,稍后我会让尚书台给你一个将军的名号,你率樊稠、伍习两部,再给你五千民夫,前往祋祤、云阳平定羌乱。”

秦川安排道。

随后胡轸便被任命为“破羌将军”,领了印绶符节,率七千步骑前往平定羌乱。

实际上胡轸所率兵马,有战斗力的仅仅是樊稠和伍习两部,共计为一千七百余人,这还是秦川交还了伍习原来分散在其他部的人马。

不过发兵诏书却是把参与后勤的五千民夫也算上了,这也算是一种鼓舞士气的方式吧。

胡轸出发不久,西线又给秦川传来了一个坏消息:“马腾率三万余兵马前往关中,自称要面见天子。现在已至秦仓,秦仓县令不战而降。”

终究是秦川权力得来的太过快速,根基不牢,难免会遇到反扑。

想要坐稳这个位置,就必须要通过这些考验,用实力折服那些心有不服的人。秦川早有心理准备,倒也不慌。

只是他手中已经没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了,只能把目光再次放在了皇甫健身上。

皇甫健率领着自己一半的部曲,帮秦川从郿坞押运了一趟粮食和一趟金银;剩下的另一半人,则由梁衍领着,帮秦川管理着部分灾民。

不过还没等秦川开始忽悠,皇甫健就主动找上了门。

“秦太傅,有件事我觉得应该提醒一下你。”皇甫健的神色有些奇怪,似乎有点担忧,又夹杂着一丝幸灾乐祸。

“坚寿请讲。”

“这两天有人找过我,想让我作为统帅,率领三辅‘民众’诛奸妄,清君侧。”皇甫健观察着秦川的反应,说道。

“看来坚寿果然是德高望重,声名远扬,实在是让人敬佩。”秦川面不改色地道。

“哦?你就不问问他们想诛的‘奸妄’是谁,我有没有答应吗?”皇甫健奇道。

“你答应了就不会来我面前嘚瑟了。”秦川道。

“啥叫‘嘚瑟’?”

“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怎么感觉这不是什么好话?”皇甫健疑惑道。

“那就证明,你也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不太恰当。好了,坚寿,你有话就直说吧,我自问并未曾欺骗过你,你值得生这么久的气吗?”秦川语重心长地道。

“我没有生气啊,我干嘛要跟你生气?我先说好,这次关中豪强联合起来要反抗你,我是不会再帮你半点忙的。”皇甫健道。

“你给我通风报信,就已经帮了我很大的忙了。”秦川道。

“你……”皇甫健一口气噎在喉头,稍后重重吐出,才说道:“你就不害怕吗?”

“他们都是我的手下败将,我为何要害怕?”

“当初诸县豪强没有准备,才轻易被你各个击破;但现在他们各家的部曲合在一起,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几万人马,你以为还有之前那种好事?”皇甫健道。

“要是他们敢进攻长安,正好是给了我机会。”秦川道。

“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打算,总之你好自为之吧。

我还是要劝你一句,做事不可不留余地。这些宗族豪强,平时保境安民,也愿意帮朝廷收粮纳税,若不是被你逼迫过甚,怎么会兴兵反抗?”

皇甫健摇摇头,用怜悯的语气继续说道:“而且就算你再次击败他们,地方上也总是要有人教化管辖。若是诸豪强不肯归心。

以后各地祸乱不断,哪怕你有无敌之躯、百万雄兵,也会疲于奔命,最终一败涂地。”

“这件事我自有计较,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坚寿,虽然你表面上不认同我的行为,但我看得出来,你内心其实还是期待我能给你一个惊喜。

你就等着瞧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秦川点头道。

“我真是没见过你这么厚颜……脸皮厚的人,我对你也没什么期待。任你巧舌如簧,我也不会再上你的当了,这次豪强之乱我是绝对不会帮你的。”1

皇甫健差点说了粗话,不过好歹做了三四十年的谦谦君子,关键时刻忍住了。

“好吧,你不帮忙就算了,这次我不麻烦你。那你再去帮我押运一趟粮草总可以吧?”秦川略一思索,说道。

等皇甫健半推半就地答应离开之后,秦川叫来罗国栋:“你安排一个亲卫,带着我的密令前往郿坞,让张辽想办法把皇甫健和他的部曲拖在郿坞那边。”

然后他又召来朱展,命他选几个来自郿县附近的机灵之人,前往邻近秦仓一带散布消息:郿坞中有大量粮食和财富,守备空虚。

这些事安排停当,秦川向秦群问道:“长文,你对现在的局势有何看法?”

秦纪惧怕秦川邪恶,当时回家后就把儿子送了过来,追随在秦川身边充当幕僚。

秦川抽空就会**一下秦群,说不定他能转变思想,将来设计一个与“九品中正制”截然相反的制度出来呢?

“属下认为太傅不必如此操劳,现在战火四起,处处烽烟,也并非太傅一人之责。不妨召集朝中百官,举行朝议,让他们也想想办法,出点力气。”秦群道。

“哈哈,你不提醒我还真忘了。”秦川点头道:“便依你所言,我们这就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