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鐵帽子王”的地位是極高的。皇太極冊封了兄弟子侄共八個親王和郡王,他們是最早的鐵帽子王。這八位皇室成員個個驍勇善戰,在清初開疆拓土和挺進中原的過程中,留下了各自的威名,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濟爾哈朗伐朝鮮、征蒙古,平定了東北;多爾袞大敗明軍,使得後金入主中原的步伐又前進了一大步;嶽托勇猛克濟南,帶領後金左右兩翼大軍深入關內,使得明朝在山海關外就隻剩下寧遠一座孤城,京城門戶失去屏蔽,危機重重;阿濟格出兵陝西,大敗李自成,占領河南、湖廣、江西和南京等地;多鐸攻克南京,碩塞俘虜朱由崧,為繼續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豪格英勇對戰張獻忠,徹底平定了四川。
明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於遼東起兵,帶領兄弟子侄,櫛風沐雨,以百戰統一了女真各部,並建立後金政權。那時的愛新覺羅家族還隻是一個小家族,由努爾哈赤六祖和22個兒子組成。到皇太極時,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再到清軍入關之初,發展到400多人。在努爾哈赤的子孫中,幾乎所有人都是英勇善戰之人,可以說龍虎兄弟出於一門。
後來,努爾哈赤建立八旗,使得數以萬計的女真人不再各自為戰,而是融為一個整體。從此他們分享共同的權利和義務——既有平均分配土地和戰利品的權利,也有“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義務。這種社會組織或者說軍事組織,為清朝成功建立並且統治中原幾百年,提供了便利。
入主中原之後,努爾哈赤的後人也基本上保持著高度的憂患意識和清醒頭腦,通過以空杯心態學習和吸收漢族文化思想、文化、政治,順利完成了從“入侵者”到執政者的角色轉換,強調自己“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之”。
為了讓兄弟子侄更加投入地為統一大業服務,努爾哈赤開始對他們進行分封。不過,他隻是基於親疏遠近,分封“大貝勒”“和碩貝勒”“旗主貝勒”等富有滿語味的稱號,還沒有明確的封爵製度。直到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成為皇帝,開始借用明代宗室的一些名號,列爵九等,分別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依次進行封爵。皇太極的這次封爵主要按戰功來定,功勳卓著的,被封為親王、郡王。從此,清朝的封爵製度才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