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攝政叔王鐵血獨裁
多爾袞在宣誓就任輔政王後,取消了八旗貝勒共議軍國大事的製度,而由兩位輔政叔王裁決,多爾袞逐漸排擠濟爾哈朗,開始獨攬大權。濟爾哈朗諭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啟睿親王,而自居其次。實際上,多爾袞已然是首席輔政王,是大清帝國的最高決策人。有了這樣的身份和實權,多爾袞進一步排除異己,幾次三番斥責支持豪格的濟爾哈朗,後幹脆罷其攝政輔政,定悖亂罪名,降為郡王。他還分化兩黃旗,嚴厲打擊豪格,以報爭位之仇。
這樣僅僅用了5年時間,多爾袞完全做到了一人獨大,全麵掌握軍政大權,並以順治帝的名義一再上尊號: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並按照帝王禮製為多爾袞記《攝政王起居注》。順治四年(1647)十二月,多爾袞以“體有風疾,不勝跪拜”,請求免去他在禦前行跪拜之禮。順治五年(1648)十一月,順治帝再下詔“皇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勳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真正成為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真正的皇帝。隨著多爾袞地位愈加尊崇,對待政敵的手段愈加嚴苛,權傾朝野,鏟除異己也勢必引起越來越多的非議和各種猜測。
多爾袞出任攝政王實際掌權的7年間,勢焰熏天,世人皆知有攝政王,而不知有幼帝,可謂集最高權力於一身。立國行政上,他承繼父兄創業的遺產,在用人方麵,沿用了明朝的舊製,重開科舉,整飭吏治;麵對開國之初百業凋敝的狀態,多爾袞力主革除弊政,保障了清初社會秩序的安定。他把“三院八衙門”作為中央機構。“三院八衙門”是皇太極一手創建的。三院指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八衙門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與都察院、理藩院;又重用漢人,增設六部漢人尚書,如清初的範文程、洪承疇、陳名夏等都是朝廷重臣。順治元年(1644),順治帝福臨下詔書,廣用漢人,開科取士。此政策一出,天下士子深以為意,爭相而去,連多爾袞都歎為觀止:“可謂多人!”清廷任用了大批漢族知識分子,加強了統治力量。順治二年(1645),多爾袞還親自給孔子定尊號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並到孔廟拜謁。這種做法更加迎合了當時漢族知識分子的心理。但是由他實施的三大惡政——圈地法(縱馬圈占良田)、逃人法(逃人鞭一百,歸還本主。隱匿之人正法,家產籍沒。鄰右九家、甲長、鄉約各鞭一百,流徙邊疆)、薙發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過於嚴酷,激化了社會矛盾,造成了清朝前期社會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