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落日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延續了276年,於1912年被中華民國所取代。考察這個由滿族建立的王朝,人們不難發現,其開始興盛和末期衰敗的曆史與兩個女人有關。這兩個影響清朝興衰的女人就是孝莊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和慈禧皇太後葉赫那拉氏,她們都被尊為“聖母皇太後”。
博爾濟吉特氏去世後的諡號是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文皇後”意為文皇帝皇太極之皇後),讚美之詞僅16個字(1);而葉赫那拉氏的諡號是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顯皇後”意為顯皇帝鹹豐之皇後),溢美之詞長達22個字。依清朝慣例,帝後諡號字數越多,意味著此人的地位越高、功績越大。然而事實卻是,孝莊皇太後輔助順治、康熙二帝開創了清朝盛世,名垂青史;而慈禧皇太後卻讓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死後罵聲如潮。
慈禧生於1835年11月29日,名蘭兒 (杏貞),1852年選秀入宮,鹹豐帝賜號蘭貴人,次年晉封懿嬪。鹹豐帝體弱多病,加之當時的清朝外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內有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讓他心力交瘁。1856年,懿嬪生下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為懿貴妃。懿貴妃工於書畫,鹹豐帝時常口授讓她代筆批閱奏章,並允許她發表自己的意見,懿貴妃由此插手政事。1861年鹹豐皇帝駕崩後,她悍然發動 “辛酉政變”,將年幼的載淳推上皇帝寶座,借 “垂簾聽政”執掌大權。
慈禧很有政治頭腦,也很有才幹,否則也不可能20多歲就權傾天下。她在宮廷傾軋的權力鬥爭中,堪稱以弱勝強。她之所以能通過政變登上權力巔峰,是因為她洞悉人性、工於心計、敢作敢為、無所畏懼、為權力不惜犧牲一切,同時充分利用個人魅力。她手下的貴胄大臣如奕訁斤、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榮祿、張之洞、袁世凱等,對她死心塌地。如果說慈禧在執政的47年中,對國家、對那個時代有所貢獻的話,或許是她支持左宗棠收複新疆,支持劉銘傳、馮子材與法國作戰,一定程度上支持曾國藩、李鴻章倡導的洋務運動。她一生最大的成功或許在於在男性統治的世界裏,奪得了本應由男人把持的最高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