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檔案秘聞(全五冊)

第五章 兩宮同治

字體:16+-

1.整肅朝綱的恩與威

鹹豐帝尚未入土,他苦心設計的新朝政權架構便被慈安、慈禧兩宮太後徹底摧毀。幼帝載淳和兩宮太後接管了朝政大權,但此時的清朝就像一座千瘡百孔的大廈,搖搖欲墜。要收拾這個 “爛攤子”,實在不是容易之事。

鹹豐十一年 (1861)十月底,幼帝載淳在太和殿重行即位禮,受王公大臣朝賀;同時頒布諭令,宣布改年號 “祺祥”為 “同治”,寓意兩宮太後臨朝共理朝政。以次年 (1862)為同治元年,頒告天下。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慈禧在垂簾聽政的第一年,行事小心謹慎,深藏不露,從不明目張膽地攬權,以免被懷疑有篡權的野心。與此同時,她努力學習如何處理國事,拉攏重臣,以獲得更多的擁護與支持。

同治元年二月十二日,同治帝在弘德殿入學讀書,特簡禮部尚書、前大學士祁寯藻,管理工部事務的前大學士翁心存,工部尚書倭仁,及翰林院編修李鴻藻授讀。

祁寯藻是嘉慶年間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先後做過道光、鹹豐帝的老師。他最突出的是書法,深厚遒健,自成一體,為清代中晚期著名書法家,有 “一時之最,人共寶之”“楷書稱首”的美譽。翁心存是道光朝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兵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他死後,由兒子翁同龢繼續擔任帝師。倭仁也是道光朝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是著名的理學大師。李鴻藻出身於名宦世家,累代仕進通顯,鹹豐二年 (1852)會試及第。他稟賦聰穎,讀書刻苦,十幾歲時便鑽研經訓、博覽群書,因此百家之言無所不見,才華為世矚目。

這幾位帝師都是赤膽忠心的博學老臣,且各有專長。慈禧一下子延請了四位帝師,是希望通過名師的教誨,使兒子成為像康熙帝那樣博學睿智的皇帝,她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另外,她想借此名義拉攏這些朝廷老臣,利用他們的影響力,為她主政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