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天命反派,被流氓女配偷听心声

第40章 分配二八大杠,进钳工车间

字体:16+-

听到伊莲娜的话,李治国扭回头,一脸疑惑。

“你也要去文化局?有什么事,也许我能帮你说一声,省得你多跑一趟。”

然而,伊莲娜却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

“这可不行哦,我要谈的事要保密。”

李治国听到这话后,立刻闭嘴,不再多问。

涉密的事情,他知道了也没有好处。

两人到了文化局后,就分道扬镳了。

伊莲娜去了其他部门。

而李治国则带着材料去见尤主任。

“主任,这是我这几天写的关于四合院文化的稿子。”

“四合院土炕文化已经开了一个头了。”

“嗯,我看看。”尤主任扶起眼镜细细查看。

他看稿子过程中,不停地点头。

偶尔评价几句。

“不错,四合院布局和影壁这一部分专业性很强,看来是下过功夫,进行过实际性调查。”

“小孩子偷听邻居家大姐洗澡写得也不错,非常真实,并且雅俗共赏。”

“讲老寡妇的部分也很不错,全是生活细节。”

“土坑文化的开头也不错,从一位离异母亲讲起,很抓人眼球。”

“……”

尤主任一一查阅后,便盖上了公章。

“这份稿子稍加润色,就可以发表了。”

随后,他拿出一封介绍信。

“你也该进行下一阶段的调查了吧?”

“接下来可以调查下工厂车间、职工住房这些现代建筑和传统四合院的区别。”

“顺便多发挥下主观能动性。”

李治国点头:“都准备好了,我马上就去轧钢厂。”

“好,这样按部就班地调查写稿,你的职位评级提起来就不困难了。”

“对了,你那本《**肥臀》写得怎么样了?”

李治国:“再过几天就写好了。”

尤主任露出微笑,“好,过几天让我瞧瞧。”

“我很好奇这是多么惊世骇俗的小说。”

李治国看了下半钢的手表,时间差不多了,便拱手道:

“尤主任,如果没什么事,我就先去轧钢厂采风了。”

话音落下,尤主任却拽住了李治国的袖子。

“等等,我有件好东西要给你。”

“好东西?”李治国停下脚步。

随后,他就看到尤主任桌上摆着一把钥匙。

“这是自行车锁上的锁匙。”

“局里为表彰先进个人,激励贡献多的同志,专门向上级申请了一批自行车。”

“你的自行车已经打好钢印,就放在文化局自行车棚里。”

李治国闻言露出喜色。

有了自行车,他就不用辛苦地走路了。

六十年代初。

一般只有大人物才能坐上汽车,普通百姓和工人干部基本上只能走路。

而自行车的产量很少,也只有一部分重要单位的干部才会配发。

像李治国这种需要经常赶路的工作,就会优先分配自行车。

阎埠贵和冉秋叶这类人民教师也一样。

李治国接过钥匙,向尤主任道谢后便径直走向自行车棚。

“果然是三八大杠,还带转铃和车灯,配置不错啊。”

他随后骑上自行车兜了几圈,露出满意之色。

然而,当他正要出发前往轧钢厂时,却又被一双白皙的手臂搂住后腰。

随后就感觉一阵凉风从身后袭来。

李治国回头一看,原来是伊莲娜坐到自行车后座上了。

“呃……你这是?”

“搭个顺风车,不行吗?”伊莲娜俏皮地眨了两下眼。

李治国扭回头,看心看路。

“我倒是没有问题……但是我要去红星轧钢厂,你可能不顺路吧?”

伊莲娜当场拿出一封介绍信,从李治国腋下穿过,展示后说道:“顺路,怎么不顺路?”

李治国看了一眼,果然是前往轧钢介绍信,而且还盖有不少公章。

“依然保密?”

“没错。”伊莲娜会心一笑。

随后,她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不会白坐你的车的,走吧。”

“我还是第一次坐在这种型号的自行车后座上,感觉很棒。”

李治国听后打趣道:

“等自行车走到石子路和土路上,颠起来的时候,你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

红星轧钢门前。

李治国骑着自行车,载着伊莲娜行驶行至此,极为拉风。

一路上回头率极高,路人纷纷驻足。

到轧钢厂门口后,李治国便找地方停车去了。

而伊莲娜则揉着发两道红印子的臀-瓣,撅着小嘴,神色有些不悦。

等李治国停车回来后,她终于忍不住吐槽。

“这哪是石子路和土路的问题?分明就是你故意骑得太快了。”

“哈哈,我赶时间,对不住了。”李治国讪笑道。

但他的心声却出卖了他。

【这洋妞的良心还真宽阔瓷实啊,大大的好!】

【挺有意思。】

伊莲娜听到这动静,才渐渐消气。

“你忙完了别急着走,我要坐你的车回去。”

说完,她不给李治国拒绝的机会,向厂内走去。

有介绍信,而且是国际友人,她倒是没有受到刁难。

而李治国也靠着介绍信,进入厂内调查。

他一个调查的地方便是钳工车间。

然而,刚到这里却扑了个空。

“您找易师傅跟秦师傅啊?他们刚好都不在。”

“我知道秦师傅去哪了。”

“易师傅好像是去锻工车间了。”

“要不我去喊他回来?”一位钳工学徒工认真地回答道。

李治国闻言摆手道:“不用了,我只是顺便问一句,并不是专程找他们两个的。”

“对了,咱这钳工车间建成多少年了?”

钳工学徒回忆起来,“嗯,让我想想,少说得十来年了吧。”

“我师傅说他进厂的时候,就已经有钳工车间了。”

“……”

李治国极为健谈,说话又没有干部架子,很接地气。

于是他没花多长时间便跟钳工车间的工人打成一片,甚至还帮忙干了一些活,掌握到了更多细节知识。

虽然对他个人用处不大,却可以写到文章中。

这可都是在基层的“劳动实践”啊。

没过多久,李治国就离开钳工车间,前往锻工车间。

果然,没走几步,他就在锻工车间附近看到了熟人——一大爷易中海和二大爷刘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