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首次發表於《假如》(If)
收錄於《天空的另一麵》
如果你生活在地球上,你肯定從未真正見過太陽。當然了,我們無法用肉眼直視它,隻能通過把亮度調到我們可接受範圍內的重重濾鏡看它。它永遠都懸掛在天文台西邊低矮、起伏不平的山脈上方,既不升起也不落下,在我們這個小世界的一年八十八天裏,它隻在天空上繞小圈運轉。由於水星並不是真的永遠隻有一麵朝著太陽,它會繞著自轉軸微微晃動,所以水星表麵存在一個狹窄的暮光帶,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地球上司空見慣的黎明和黃昏。
我們就在暮光地帶的邊緣,這樣我們既能享受到陰影帶來的清涼,也能持續觀察盤桓在山上方的太陽。這是一份需要由五十名天文學家和各個學科的科學家全職進行的工作,等我們觀察一百年左右,我們可能就會對這顆給地球帶來生機的恒星有一些發現了。
對於太陽輻射的各個頻段,天文台中都有人做了一輩子研究,而且還在像鷹一樣密切地觀察著。從波長極短的X射線到最長的無線電波,我們都安排了監視設備,隻要太陽出現了什麽新變化,我們馬上就能知道。反正我們是這樣想的……
太陽那熊熊燃燒的心髒跳動的節奏非常緩慢,十一年為一個周期,而我們正在接近周期的頂點。我們記錄到最大的兩個太陽黑子——每一個都大得足以吞噬一百個地球——慢慢從太陽圓盤上穿過,像巨大的黑色漏鬥深深地紮進太陽洶湧的外層結構。你可以說它們是黑色的,但也隻是跟周圍明亮的環境相比才顯得黑,即便是它們黑暗冰涼的內核也比電弧更燙更亮。我們剛剛觀察到第二個黑子消失在太陽表麵的邊緣,好奇它是否能夠在兩周後赤道出現爆炸時再出現。
起初它看起來並不怎麽壯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幾乎看不到它——它剛好位於太陽圓盤的正中央,因此會跟周圍的太陽活動混在一起。如果它更靠近太陽的邊緣,在宇宙背景的襯托下凸顯出來,就會非常引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