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私欲,過了的基本欲望就是私欲。或者說,良知認為錯的欲望就是私欲。人不可能沒有欲望,一個人如果沒有欲望,那和僵屍差不多。問題是,我們的欲望應該控製在一個合適的度內,而不能讓它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
先來看人們最容易也是最嚴重的“私欲”——好名(愛慕虛名)。
人人都喜歡追逐虛名,這是“表現欲”的極端。王陽明有個叫孟源的弟子就有這種毛病,王陽明曾多次讓他改正,他也總是說會改,可一旦有機會表現,他總是奮不顧身地抓住。
有一天,王陽明剛教訓完他,有個弟子談起了近來學習心學的心得,說還有不明處。孟源把身子向後一仰,大笑道:“你這毛病可是我當年犯過的,哈哈。”
王陽明看了他一眼,語氣冰冷:“你坐正了吧!”
孟源發現自己的確坐沒坐相,趕緊坐正了。王陽明說:“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孟源很無辜的樣子,要爭辯。王陽明馬上止住他,開導道:“好表現的人必是自以為是的人,這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點。我給你打個比方吧。在一塊一丈見方的地裏種一棵大樹,雨露的滋潤,土地的肥沃,隻能對這棵樹的根供給營養。若在樹的周圍栽種一些優良的穀物,可上有樹葉遮住陽光,下被樹根盤結,缺乏營養,它又怎能生長成熟?所以隻有砍掉這棵樹,連須根也不留,才能種植優良穀物。否則,任你如何耕耘栽培,也隻是滋養大樹的根。”
那棵大樹就是“好名”之病,一旦有了這棵大樹,其他一切優良穀物(品德和能力)都無法生長。原因很簡單:一個“好名”的人,非常喜歡和人爭辯,而且他一定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對方是錯的。當他確認這一點時,那麽他就把自己看成是君子,對方是小人。於是,所有和他意見不同的人都成了小人,自然,那些意見,他也就不會入耳了。沒有任何意見可以進來,良知就會被這種妄自尊大遮蔽,後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