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陽明(全五冊)

閑思雜慮也是私欲

字體:16+-

有段時間,王陽明的弟子陳九川表現出了抑鬱的氣質。他對王陽明訴苦:“自從跟了老師後就開始厭惡泛覽博觀,常常想獨自靜坐,以求摒棄閑思雜慮。可讓人惱火的是,不僅未達到目的,反而更覺得心神不寧,我這是怎麽了?”

王陽明笑道:“你這是癡心妄想啊,閑思雜慮怎麽可能祛除?隻能讓它歸入正軌。”

陳九川又驚又喜:“您的意思是,人不可能沒有閑思雜慮的時候?”

王陽明點了點頭。

陳九川起了疑惑:“既然如此,為什麽聖人們要說‘靜’呢?”

王陽明回答:“‘靜’不是讓你一動不動,動也並非不靜。戒慎恐懼(對一個人喜怒哀樂情感及思想未發作時的一種警覺,有防患於未然的意思)就是念頭,為何要區分動和靜?”

陳九川又問:“那為什麽周敦頤說,沒有私欲就能靜。按這種說法,您說不能靜,看來我們還有私欲?”

王陽明回答:“沒有欲望當然能靜,但這個靜是‘定’的意思,定的是什麽?不是心,而是‘意’。戒慎恐懼是在你心裏流動,是活潑潑的,這就是所謂‘上天賦予人的命運,悠遠深邃,永不停歇’。你說上天動了什麽?可它一直在動。如果你的心真不動了,那就是死人。如果你的心亂動,而不是為了戒慎恐懼,那就是私念,就是不靜了。”

這段問答的意思其實是這樣的:思慮是人固有的。王陽明說,除非是死人,否則人人都有思慮。但要看你胡思亂想的內容是什麽,如果內容是色、利、名,那就是私欲。

對於這個問題,陸澄很不明白。他問王陽明:“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可閑思雜慮,怎麽也稱為私欲?”

王陽明回答:“閑思雜念,到底是從好色、貪財、慕名這些病根上滋生的,自己尋求本源定會發現。例如,你自信絕對沒有做賊之想,什麽原因?因為你根本就沒有這份心思,你如果對色、財、名、利等想法,似不做賊的心一樣都鏟除了,完完全全隻是心之本體,還哪裏有閑思雜念?這便是‘寂然不動’,便是‘未發之中’,自然可以‘發而中節’,自然可以‘物來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