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死後,已經五十歲的昭王長子姬滿即位,是為周穆王。穆王繼位後,麵對稍不謹慎就可能引起軒然大波的西周政局,他重興文王、武王時期的德政,命令伯冏反複告誡太仆,要其管好國家的政事,使天下的局勢安定下來。
當時四方諸侯中有不親睦的現象出現,甫侯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穆王。穆王根據甫侯的建議重新製定了刑法,因為新的刑法是由甫侯提出的,所以也叫《甫刑》。《甫刑》規定:獄官通過觀察被告人言語、臉色、氣息和聽話與看人時的表情來進行分析斷案。審訊的結果如確鑿無疑,就根據犯罪者罪行的輕重,判別施行墨、劓、臏、宮、大辟這五刑中的一種,其細則竟達三千條之多。可刑不上大夫,對於諸侯大夫則按照用錢贖罪的方法判決。《甫刑》是一部保護西周諸侯和大夫等統治階級的法律,不僅殘酷,而且有很多弊病,但在當時能夠維護西周各階層的統治秩序,因此還是有進步性的。
作為君主來說,穆王雖然複興了文王和武王時期的德政,但他本人卻不是一個能夠總攬全局、高瞻遠矚的優秀帝王。穩定西周國內局勢後,穆王就有了開疆拓土、炫耀四方的想法。《竹書紀年》描述:“穆王東征天下二億二千五百裏,西征億有九萬裏,南征億有七百三裏,北征二億七裏。”穆王時期,對淮夷、徐方和犬戎的征伐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尤其是在對犬戎的征伐中,他曾兩征犬戎,一共俘虜了五個犬戎之王,迫使犬戎西遷到了甘肅平涼以東的“太原”地區,周王朝的西部邊界大大拓展。穆王窮兵黷武的直接結果就是惡化了周王朝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
穆王準備攻打犬戎前,祭公謀父曾勸阻過他,說:“我西周的先王是以光耀德行來服人才得到天下的,而不是為炫耀武力就輕易攻伐的君主。軍隊平時要蓄積力量,待必要時才可以出動,這樣一出動就一定能展現出威力。可如果大王隻是為了炫耀武力,就輕舉出兵,一定會失信於天下,即使勝利了也是得不償失,所以不能去。歌頌周公的頌詩說‘收起幹與戈,藏起弓和箭,求賢重美德,華夏都傳遍,王業永保全’,這就是德政的作用。先王曾留下遺訓:有不供日祭的,就檢查自己的思想;有不供月祀的,就檢查自己的言論;有不供季享的,就檢查自己的法律製度;有不供歲貢的,就檢查上下尊卑的名分;有不來朝見的,就檢查仁義禮樂等教化。如果以上幾點依次檢查完後,王者沒有任何問題,而諸侯仍然不來進獻朝見,王者才隻能對那些不祭、不祀、不享、不貢的諸侯進行懲罰攻伐,而不是輕易地勞民遠征。所以在先王的德政下,不論是近是遠,各方諸侯沒有不服、沒有不歸順的。如今我聽說犬戎各族已經建立了敦厚的風尚,都按照先王的規定,始終如一地堅守終生入朝的職分,依照自己的職分前來朝見,沒有任何過錯。而大王您卻要用‘賓服不享的罪名去征伐犬戎,讓他們看到我軍的威力’,這不是在違背先王的教誨嗎?而犬戎也是有力量和我們對抗的,草率地出征,大軍不是隻會遭受勞頓嗎?”可惜,穆王一意孤行,沒有聽從祭公謀父的勸諫。穆王第一次西征伐戎盡管取得了勝利,卻隻獲得了四隻白狼和四隻白鹿而已,失去的則是和平。從穆王興師伐戎以後,外藩地區就不再朝見周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