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烽火狼煙散九州
西周王朝曆經三個世紀的風雨,最終斷送在了周幽王姬宮湦的手上。
公元前780年,也就是周幽王即位後的第二年,周地發生了一次巨大的震災,涇水、渭水、洛水三條河流都因此枯竭,岐山的一些山脈也被震塌,西周從這一刻踏入了滅亡的門檻。
對於這場空前的大天災,當時西周的太史伯陽甫曾說:“天地間的陰陽之氣都是有秩序的,三川地區會發生地震,是因為陽氣離開了它原來的位置而被陰氣壓在了下麵。陽氣處在陰氣的下麵,水源就必定因受到阻塞而幹涸。沒有了水,土地得不到滋潤,長不出莊稼,國人吃什麽?靠什麽生存?國人如果到了財用匱乏的地步,國家也就快滅亡啦!從前,伊水、洛水幹涸,夏朝就滅亡了;黃河枯竭,商朝就滅亡了。現在岐山崩塌,三川枯竭,我大周的氣數也和當年夏商兩代末年一樣了,恐怕不出十年,上天就會拋棄我們了。”伯陽甫的話也許是後人演繹的,同時也充滿了迷信思想,但細細品味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樸素的道理。西周時代的農作物以黍稷為主。黍稷雖比麥類耐旱,但沒有水依然無法生長。周幽王時期的這次大地震使地層發生了變動,地下水資源必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再趕上降雨量不足的年景,便造成了水源枯竭,導致旱災,妨礙了農業生產。周人極為畏懼天災,認為天災是上天對下民的懲罰,所以天災在心理上給周人造成的打擊,往往要比實際的經濟損失更為沉重。周幽王時期,除天災人禍之外,舊的社會秩序也正在逐漸改變。王室內國庫空虛,上層諸侯大夫們雖身份尊貴,可實際生活處境往往還不及一些地方的小諸侯或下級小官。這些複雜的社會問題綜合到了一起,就促成西周鎬京在被犬戎攻破後,即使新君立位,也無法收拾殘局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