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王東遷後的局勢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侯和犬戎一起攻破鎬京,幽王和太子伯服均於驪山腳下被殺,西周自此滅亡。幽王死後,諸侯共立原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平王。平王繼立初期,幫助申侯討伐幽王的犬戎,在得到周室國庫內的金銀珠寶後仍滯留在鎬京一帶,肆意劫掠,不肯退歸草原。同時,虢公翰另立王子餘臣為周王,與平王兩相對峙,西周局勢一時間動**不堪。經過一段時間的戰鬥後,申侯在衛、鄭、秦、晉等國諸侯的幫助下擊敗了犬戎,收複了鎬京。但犬戎經鎬京一役,熟識了周原地區的山川地理,成為時常騷擾周境的禍患。公元前770年,麵對殘破衰敗的鎬京,一方麵為躲避犬戎勢力對王朝的威脅,另一方麵由於支持平王的申、繒等國都在東部地區,平王便在晉、鄭、秦等國諸侯的支持下,放棄了宗周,遷都洛邑,東周由此開始。
習慣上,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到公元前476年為春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為戰國時期,“三家分晉”是春秋與戰國這兩個時期的分界點。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戰國時期的時間跨度超出了東周王朝實際存在的時間範圍。公元前314年,東周王朝的直轄區內發生分裂,形成了東周國與西周國。公元前249年,苟延殘喘的東周國並入秦國版圖。公元前256年,居西周國的東周王朝最後一位天子赧王逝世,周人的國家自此不複存在。這以後又過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戰國時期才在秦人的武力下結束,天下盡歸於秦。
“春秋”一詞來源於魯國的編年史《春秋》。其實周王朝和諸侯各國都曾寫《春秋》記史,可惜現今隻流傳下了經過孔子修訂的魯《春秋》,其內容簡要地記載了周王朝、魯國及其他各國的事件。魯《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這242年間的曆史,這與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這一段曆史時期大致相當,所以後人就習慣於用“春秋”一詞來指稱這段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