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國勢蒸蒸日上。而在東方,經過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魏國國力因慘敗而大大削弱,齊國又成為強國。於是,天下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秦、齊兩強遙相對峙的局麵。在這種背景下,一些遊說之士研究形勢,奔走於各國之間。他們針對各國都試圖尋找盟友以壯大或保存自己的心理,提出了“合縱”說和“連橫”說。在這些縱橫家的影響和鼓動下,在戰國中後期的一百多年裏,各國之間發生了外交、軍事上的合縱、連橫。
所謂“合縱”,就是由許多弱國聯合起來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並;所謂“連橫”,就是由強國拉攏一些弱國來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並土地的目的。從具體情況看,合縱的國家多少不一,合縱進攻的對象有秦國,也有齊國。連橫在戰國中期以秦國或齊國為中心,後期以秦國為中心。由於各國之間的矛盾複雜,形勢不斷發生變化,合縱、連橫的締結聯盟很不穩定。今天和這個是朋友,明天卻變成了敵人,而昔日的敵人一轉眼又成了朋友,呈現出一種“朝秦暮楚”、變化不定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