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合縱的公孫衍,與最早遊說連橫的張儀同為魏國人,但兩人實在是一對冤家。起初,公孫衍在秦國任大良造(秦爵第十六級,相當於丞相加將軍),可後來秦惠文王轉而信任張儀,用張儀取代了公孫衍。張儀為相後,倡導連橫策略,在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323年)約齊國和楚國的大臣相會,以圖聯合齊、楚向魏國進攻。公孫衍解職後返魏,被魏惠王任命為相,號為犀首。他針對張儀的舉動,建議魏王廣結友國,以相抗衡。
於是,就在秦、齊、楚相會的那一年,魏國約集趙、韓、燕、中山共同稱王,史稱“五國相王”。在這五國中,魏、韓其實早已稱王,此次集會隻是新結趙、燕、中山為王,並且五國相互稱王。魏國用發起相王、承認一些國家稱王的辦法來組織聯合陣線。
“五國相王”是魏國結盟自強的一大勝利,這引起了齊國的擔心。齊國害怕魏國憑借這聯盟的勢力,對自己不利,於是加以破壞。齊國兩次設計破壞五國聯盟,都未得逞。然後,魏惠王的合縱被楚國的進攻打亂了。
山東曲阜的周公廟
就在北方五國相王的當年,南方的楚國向魏國發起軍事進攻,楚將昭陽在襄陵打敗魏軍,奪取八個邑。眼見敵不過楚國,魏惠王轉而聽從張儀的主張,將公孫衍棄於一邊。
公元前322年,張儀來到魏國,向魏惠王提出聯合秦、韓而攻擊齊、楚的策略。魏惠王覺得有道理,就任命張儀為魏相。然而,詭計多端、巧言如簧的張儀,表麵上是要魏聯合秦、韓攻擊齊、楚,真正的意圖卻是要魏事秦,進而使諸侯都來仿效。這可惹火了公孫衍。公孫衍忙不迭地出來阻攔,到韓國通報說:“秦、魏聯合,魏王重用張儀,目的在於圖謀韓國。如果韓國重用我,秦、魏的連橫就可以被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