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字公祺,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人。張魯的祖父張陵,於蜀地鵠鳴山中學道後,自造道書,創建教派,蠱惑百姓。因入張陵教的人都要出五鬥米,所以世人把這一教派稱為五鬥米道,漢豪強則稱他們為米賊。張陵死後,張魯的父親張衡繼續傳道;張衡死後,張魯便成了五鬥米道第三代係師(天師)。
張魯的母親也是個巫師,不知名姓,但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張魯的母親長得很美,她也利用自己的美貌以“鬼道”惑眾,並經常出入於當時的益州牧劉焉家。張魯母常在劉焉麵前為自己的兒子說話,劉焉於是任用張魯為督義司馬,命他與別部司馬張修一同帶兵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占領漢中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收編了張修的兵眾。劉焉死後,劉璋被立為益州牧。張魯不服劉璋調度,劉璋便怒殺張魯的母親及弟弟,張魯自此割據漢中,與劉璋徹底決裂。
張魯在漢中以“五鬥米道”教化於民,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政權。
張魯因襲張修教法後,自稱“師君”。向他學道的人,初入教時稱“鬼卒”,取得張魯信任後,其中有才能的人則被提升為“祭酒”。“祭酒”
統有部眾,領部眾多的被稱為“治頭大祭酒”。在張魯的漢中政權中,雖不置長吏,但祭酒實際上就是官吏。漢中地方政務,都以祭酒管理。漢中政權中不僅官吏任免具有宗教性,處理日常事務也同樣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張魯用五鬥米教教規教導民眾誠信不欺詐,人有病後多不求醫,而令病人自述己過,好了說明心誠,死了說明罪孽深重。對犯法者則寬赦三次,如果三次以後再犯,才會加以懲處,而要是小錯,不涉及法度,犯錯的人修道路百步即可贖罪。另外,又依照《月令》,張魯禁止在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進行屠殺,同時禁止酗酒。漢中政權最像慈善機構的一點是張魯創立了義舍,在義舍內置米肉,供行路人量腹免費取食,同時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這種話雖然聽起來可笑,但如果人們都相信的話,倒是確實可以避免貪欲,讓義舍救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