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三國

第四章 掃平北方——談曹魏政權的興衰

字體:16+-

一、肅清袁氏殘餘

官渡一戰,曹操擊潰了他在北方最大的敵人袁紹,長江以北由他來統一已是大勢所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逃回到黃河以北冀州老巢的袁紹病死。由於袁紹死前沒有立下繼承人,而逢紀、審配兩人又因與袁紹長子袁譚不和,所以反對立袁譚繼位,於是假造了一份袁紹的詔書,說袁紹遺命,令三子袁尚為繼承人。袁譚當然不服,從此,袁家兄弟內部開始了自相殘殺。

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發生爭鬥,但袁譚勢力不及袁尚,於是就向曹操乞降。建安九年二月,已從官渡之戰中恢複過來的曹操趁袁尚出兵攻擊袁譚的時候,突然出兵對袁尚的大本營鄴城展開圍攻。袁尚聽到消息後,不得已率軍回救,在滏水旁為營,這時曹操已進軍到此,頓時把他的營寨包圍起來。袁尚看到後很是害怕,於是請求投降,曹操不答應。於是袁尚趁著黑夜慌忙逃奔到中山(今河北定州),袁軍也隨之潰散。然後,曹操命人拿著繳獲袁尚的印綬節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守軍也鬥誌崩潰,鄴城就這樣被曹操攻破了。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袁譚負約為借口,派兵攻滅袁譚,冀州就這樣平定了。袁尚兵敗後,逃奔幽州刺史袁熙。曹操又派兵攻打袁熙,袁熙抵抗不住,於是兩人就逃奔到了三郡烏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徹底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解決三郡烏桓入塞內為害的問題,決定親自率軍遠征烏桓。在當時的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這便是三郡烏桓,首領是遼西部的蹋頓。三郡烏桓與袁氏關係一直都很好,並且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和財物。同年五月,曹操率大軍到達無終(今天津薊州)。當時正好碰上雨季,道路上滿是積水,據說是“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聽從無終人田疇的建議,改從一條很久沒人走,但還是有痕跡顯示可以通行的小路進軍。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先爬上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盧龍要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帶),中間爬山越穀近五百多裏,最後直指烏桓的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而當曹軍行至離柳城不足二百裏時,才被敵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八月,二軍相遇,當時曹軍的輜重還在後麵,穿裝甲的人不是很多,而敵軍的軍勢卻很盛。這時曹操登高瞭望,看見敵軍雖然很多,但陣勢不整,一看就不曾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於是命令大將張遼為前鋒,乘敵陣稍動之機,向敵軍發起猛攻。烏桓軍頓時大亂,首領蹋頓也被曹軍所斬殺,曹軍大獲全勝,僅胡、漢降者就有二十餘萬人,袁尚等人又逃奔到割據平州的公孫康。這時,有人就勸曹操乘形勢大好進攻公孫康,但曹操卻說:“我根本不用出兵,就能讓公孫康給我送袁尚等人的人頭來。”於是率軍班師還朝。果然不久之後,公孫康斬殺袁尚、袁熙,並將他們的首級獻與曹操。眾位將領都不明白這是為什麽,曹操就說道:“公孫康平時就很畏懼袁尚等人,如果我很快去進攻公孫康,他們就會齊心合力地來阻擋我。但如果我現在不去進攻,由於他們沒有外患,內部的矛盾就會出現。公孫康疑懼袁尚等會奪他的位置,最終他們就會自相殘殺,所以不用我們動手,袁尚、袁熙自會被人所殺。”就這樣,曹操攻破了三郡烏桓,徹底肅清了袁氏的殘餘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