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登基稱帝的那一年,決定親自率大軍進攻孫權。而趙雲和其他一些文武大臣則勸阻說,目前蜀國的當務之急是早日攻占關中,以控製黃河、渭水上遊,從而討伐曹魏,而不是討伐孫權。因為吳、蜀一旦交戰,後果將很難預料。但劉備拒絕接受這些意見,下決心要奪回荊州,並為關羽報仇。
關羽與劉備是生死之交,從早年開始就跟隨劉備征戰四方,情同兄弟,在公共場合之下,常常整日侍立護衛,而沒有一句怨言。後來,他們又共同經曆了四處奔波、寄人籬下的歲月。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前,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也被曹操活捉。曹操十分欽佩關羽的為人,任命他做了偏將軍,又封他為漢壽亭侯。但關羽卻始終不為所動,他說:“我深受劉將軍的厚恩,立下誓言要和他共生死,這是不可以違背的。”
不久,關羽果然尋機逃回到劉備的身邊。在劉備、諸葛亮先後入蜀之後,關羽依然留守荊州,為保證劉備奪取益州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現在關羽突然被孫權殺死,劉備從感情上始終是難以接受的,所以他不可能不為關羽報仇。另外,從當時劉備集團的利益來看,劉備也確實有攻打孫權、奪回荊州的必要。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就為劉備製訂了詳細的藍圖,其中把占據荊州作為劉備能否完成帝業的重要條件之一。現在失去了荊州,北麵失去作為屏障的漢、沔地區,直接受到來自曹操入侵的威脅,東南麵也失去了大量物質和財富的來源,劉備如果僅僅依靠蜀中益州,處境將會非常艱難。而且,就當時吳、蜀兩國的形勢看,劉備憑借地理優勢,如果指揮正確的話,也不是沒有打敗東吳奪回荊州的可能。所以,盡管有許多大臣諫阻,劉備還是沒有改變東征的決心。不過可惜的是,因為劉備指揮的失當,從而導致了這次東征的失敗。而且在臨出發前,張飛也被部將刺殺,使劉備又損失了一員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