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已經說過,晉武帝的西晉王朝是在得到士族門閥的支持下建立的。並且他認為曹魏政權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裏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是未給宗室諸王軍政大權,以至於皇室缺少衛護。因此,他建立西晉後學習西周,大搞分封,封同姓王27國,公、侯、伯、子、男五百餘國,所封戶數幾占全國戶口的半數,使得受封的宗室貴族在朝能呼風喚雨,且一旦出鎮一方,就擁有重大兵權,且可自置官吏,一個個位高權重,稱霸一方。
晉武帝的行為無疑是曆史的倒退,他的做法弱幹強枝,削弱了中央集權製,是曆史上西晉王朝政局不穩的重要原因之一。
影響晉代政治變化的除分封王公外,另一件就是已經說過的士族門閥勢力的強盛。晉代士族勢力的興起還要從東漢說起。士族門閥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出現的世家大族,然而發展到政治上支配政權,政治、經濟利益取得法律的確認和保護,從而使其傳統特權製度化,則是在魏晉之際。
東漢時期,伴隨著田莊經濟的崛起,世家大族在經濟上擁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在政治上通過察舉選官和私家傳授經學,形成了“累世經學、累世公卿”的局麵。東漢中後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察舉選官製度名實不符,已經很難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再加上東漢末年戰亂頻繁,社會動**不安,人民背井離鄉,致使難以掌握士人的真實情況,使察舉製也就再也無法實施了。曹操為了發展勢力,實行了“唯才是舉”的政策。曹丕稱帝後,為使“唯才是舉”的原則得到全麵貫徹落實,根據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創立了“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規定在州、郡、縣設立“中正”,均由在朝廷擔任高級官職的本地人充當。中正負責考察本地士人的家世門第和品德才幹,評定等級,即“品”,共分九品,並寫出評語,上報朝廷。朝廷有關部門選任官吏時,主要依據中正為士人評定的品第,授予相應的官職,這就是“九品中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