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晉風流

四、桓溫亂政

字體:16+-

在前邊已經提及桓溫北伐的大體情況,在這一篇中將繼續講述這一取代庾氏兄弟而興起的曆史人物。祖逖的北伐是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的愛國之舉,是東晉北伐最具有民族主義特性的一次軍事行動。此後的庾氏兄弟以及桓溫的北伐目的就不那麽單純了,他們的目標並不在於中原。庾氏兄弟北伐的目的不過是為了令家族長盛不衰,所以穩固上遊形式是庾氏兄弟始終如一的宗旨。桓溫繼而興之,其北伐最初的目的似乎也與庾氏兄弟類似,但隨著自己勢力的不斷強大,其野心也隨之膨脹,進而有移鼎之意。

桓溫的勢力起自東晉永和年間。東晉永和時期,是東晉曆史上一個相對安定的時期。在外,後趙石氏盛極而衰,石虎於永和五年死去,冉閔於永和六年滅石氏,北方重新陷入混亂無主的局麵。這樣一來,東晉來自長江以北的外部壓力就大大減弱了。永和七年,東晉趁機收複洛陽,這一事件雖並不表明長江南北的軍事勢力發生了明顯變化,但對東晉卻有比較強烈的政治和心理影響,一時間東晉內北伐呼聲異常高漲。永和八年,謝尚又於北伐中獲得所謂的傳國玉璽,這使得建康司馬氏擺脫了“白板天子”

這一無物可憑的尷尬政治處境。另一方麵,庾翼之死則成為永和安定局麵的內部條件。庾翼死後,潁川庾氏勢力驟衰,江左世族中一時間沒有可以具有足夠實力和影響代替庾氏發揮作用的世族門戶。這樣一來,世族門戶間的爭鬥雖未停息,但卻處於相持局勢中,一時難分高下,政局呈膠著狀態。同時,也正是庾翼的死,為桓溫提供了機會。

桓溫父桓彝在滅王敦時有功於東晉司馬氏,而又死於蘇峻之難,這樣一來,就為桓氏家族與司馬氏政權之間的關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後,桓溫娶成帝之姐,成為庾氏甥婿,這樣,桓溫在東晉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就有了獨特的身份,成為當時執掌東晉朝廷的何充與強藩庾翼同時看重的人物。庾翼聲言北伐時,就曾以桓溫為“前鋒小督”,假節入淮。何充回朝後,也以桓溫繼刺徐州,列名方鎮。而在此之前,庾翼也曾力薦桓溫。庾翼臨終前又表次子愛之為荊州刺史。而東晉朝廷則正是要利用庾翼之死來收回庾氏兵權。何充在這時就趁機提攜桓溫,劉惔不同意何充的安排,他說:“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複製。”何充不聽,仍以徐州刺史桓溫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桓溫由此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