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晉風流

三、“ 五鬥米道”起義

字體:16+-

司馬道子昏聵無能,司馬元顯倒行逆施,父子兩人雖都在極力維護司馬氏宗族的利益,但他們的才能高不過他們的野心,一係列錯誤的政治舉措終於引發了“五鬥米道”起義。

五鬥米道的淵源甚遠,其創立者是東漢末年的張道陵,即道教徒所信奉的張天師。張道陵在蜀郡鵠鳴山中造作道書,創立五鬥米道。因張道陵及其信徒用符咒給人治病,事後隻索取五鬥米作為酬勞,於是民間喚其法師為“五鬥米師”,其道為五鬥米道。張道陵後,傳教給兒子張衡,稱“嗣師”,張衡又傳其子張魯,稱“係師”,這就是道教中的“三師”。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張魯據漢中,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漢中政權,修築義舍,設立義米,給過路人食宿之用。在戰亂中走投無路的貧民大批投奔張魯,張魯因而聲勢大振。公元215年,張魯投降了曹操,曹操給了他很高的地位,於是五鬥米道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自古以來,天下亂而術士興,天下昌而民安樂。五鬥米道的興起正是因為自漢末以後,天下未曾久安。

孫恩是琅琊人,其家世代為五鬥米道信徒。孫恩叔父孫泰,是著名傳道師杜子恭的弟子。杜子恭死,孫泰襲位。孫泰善於鼓動,百姓一時間將他奉為神明,不惜竭盡家中所有以侍奉,甚至有人將子女交給他,祈求福慶。司馬道子擔心孫泰為亂,將孫泰流放至廣州。在廣州,孫泰得到信奉五鬥米道的廣州刺史王懷之的關照。王懷之讓孫泰代理鬱林太守。不久,太子太傅王雅向孝武帝推薦孫泰,說孫泰有養生妙術,可以長生。孝武帝遂將孫泰召回建康。而司馬道子對此不以為然,複將孫泰派為徐州主簿。

孫泰於徐州繼續鼓動人心,很快就遷升為輔國將軍,新安太守。

在司馬道子與王恭爭鬥時,孫泰趁機起兵,召集信徒數千人,稱為義兵,參與討伐王恭。這一策略十分成功,因為他不僅避免了一開始就與朝廷衝突,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朝廷的認可。當時,司馬元顯也多次去向孫泰請教長生秘術。孫泰於是大肆發展信徒,建立組織,準備起事。孫泰的舉動早就傳到了朝中,隻是因孫泰與司馬元顯關係密切,朝臣畏禍,一時閉口不言而已。後來會稽內史謝楢將此事告知司馬道子,孫泰遂被司馬道子擒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