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日本受中國影響,大力提倡佛教。他們依照唐朝修建佛寺,日本政府還決定派榮睿和普照兩位年輕的僧徒到中國學習佛學。他們到達中國以後,才發現中國的諸寺名僧都是以戒律為入道正門,若不持戒,便不齒於僧伍。而當時日本雖有佛法,卻沒有通曉戒律的傳法之人,因此,他們特地來懇請得道高僧“東遊興化”“為海東之導師”。榮睿和普照在洛陽、長安學習佛法,他們聽說鑒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就想請鑒真到日本去。
唐天寶元年(742),榮睿、普照到揚州大明寺,拜訪鑒真,向他說明了來意,鑒真見他們這樣誠心,就問身邊的弟子:“你們有誰願意接受邀請,去日本國傳經嗎?”在場的僧侶誰也不吭聲。過了半天,一個名叫祥彥的僧徒站起來說:“日本國離我們太遠了,中間隔著茫茫大海,途中恐怕性命難保,所以不敢前往。”鑒真說:“為了傳播佛法,怎麽能顧忌生命呢?你們既然都不願意去,那我就去吧。”僧徒見師父態度這樣堅決,都很感動,紛紛表示願意跟隨師父東渡日本。
當時唐朝法律規定,未經政府批準,私人是不準出國的。榮睿和普照通過宰相李林甫的哥哥、信奉佛教的李林宗的幫助,辦理了鑒真出國的手續。鑒真原定在天寶二年(743)春啟程,可是就在準備就緒即將出發時,同行弟子中有人被誣告勾結海賊,大明寺因此遭查抄,所造船隻也沒收,因而未能成行。同年十二月,鑒真通過關係買了一隻軍用船,雇得船工18人,滿載食品及各種物資,帶17名弟子和85名工藝人,再次舉帆東下。剛入揚子江口,就遇上狂風大浪,船體破損,眾人在齊腰深的潮水中修理船隻,寒風打麵,冰冷徹骨,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把船修理好,待到風浪平靜,再度揚帆出發,不久又遭遇疾風惡浪,觸礁船破,人雖得救,但水米俱盡,饑渴三日,才有人送來水米。明州太守得知消息後,派人救援,把他們安置的阿育王寺,第二次東渡又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