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天唐

二、牛李黨爭,攪亂朝綱

字體:16+-

在宦官專權的日子裏,朝廷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不是被貶,就是性命不保,留在朝中的都是宦官的棋子。這些依附宦官的官員,又分成兩個派別——以牛僧孺為首領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領的李黨,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曆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叫做“牛李黨爭”。牛李黨爭是唐朝後期的重大事件,唐文宗曾感歎地說:“去河北賊(指河朔三鎮)易,去此朋黨實難!”

牛、李二黨的形成,與科舉製度有關。考生錄取為進士後,主考官與考生、考生與考生之間就形成了“座主”(主考官)、“門生”(錄取的進士對主考官的自稱)、“同年”(考生之間的稱謂)的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成為其以後在官場上拉幫結派的基礎,而兩黨的上層人物亦在其中。牛黨的主要成員有牛僧孺、李宗閔、楊汝士、李逢吉、楊嗣複、楊虞卿、李仲言、李固言、杜綜、李玨等;李黨的主要成員有李德裕、趙郡、鄭覃、李紳、薛元賞、元稹、陳夷行、薛元龜等。

牛、李黨爭在唐文宗大和年間最為尖銳。黨爭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地位和權力上。唐朝的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然而宰相是皇帝之下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人,因此,兩黨竭力爭奪宰相之位,誰獲得了宰相職務,這個黨就在朝廷裏揚眉吐氣。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西川節度使李德裕奉調至朝廷,文宗準備用為宰相。當時任宰相的李宗閔百般阻撓,但沒有奏效。京兆尹杜綜(牛黨成員)向李宗閔獻計,他說:“李德裕做官不是經過科舉考試,而是經‘門蔭’做官,他為此深為遺憾。如果讓他當進士的主考官,他一定很願意。”李宗閔不同意。杜綜說:“不然任他為禦史大夫如何?”李宗閔同意,因為這樣李德裕就當不成宰相。但後來事與願違,李宗閔被調出任江南西道節度使,而由李德裕任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