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憤怒積蓄到一定程度,都會爆發。黃巢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他卻徹底動搖了唐王朝統治的根基。
唐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宦官專權和朝廷官員中的朋黨之爭,朝政越來越混亂。武宗之後的宣宗還算是個比較精明的皇帝,但唐朝積弊太深,他已經無法阻擋曆史前進的車輪。在他之後即位的懿宗、僖宗隻知道尋歡作樂,少理朝政,使朝政腐朽到了極點。統治者和地主官僚加緊剝削,使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又加上連續不斷的災荒,使得農民窮苦不堪,家破人亡,紛紛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如此災難深重的生活,使人民忍無可忍。從唐懿宗即位,也就是公元859年開始,在各地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浙東地區首先爆發了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過了八年,桂林爆發了龐勳領導的士兵起義。雖然這兩次起義都被朝廷鎮壓下去了,但是,百姓反抗的情緒越來越高,為新的起義奠定了基礎。
鹹通十五年(874),濮州(今河南範縣一帶)鹽販首領王仙芝,聚集了幾千農民在長垣(今屬河南)起義。不久,冤句(今山東曹縣北)地方的鹽販黃巢也起兵響應。黃巢從小讀過書,又能騎馬射箭,是一個文武全才的人,他也曾經想過走仕途,他到京城長安去參加進士考試,想謀取一官半職,但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中。正是在這段時間,他看到唐朝廷的腐敗和黑暗,心裏十分氣憤。黃巢和王仙芝兩支起義隊伍會合之後,轉戰山東、河南一帶,接連攻下許多州縣,聲勢非常大,各地其他的小股起義軍都來投靠他們,部隊越來越壯大。這讓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將領鎮壓起義軍。但是各地藩鎮都害怕跟起義軍交鋒,互相觀望,使唐王朝束手無策。既然硬的一套不行,朝廷就采用軟的手法,以高官厚祿引誘起義軍將領,王仙芝有點動搖,想接受唐朝的任命,但被黃巢堅決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