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時代

三、辛酉政變獲勝的原因和影響

字體:16+-

辛酉政變是君權與相權的一次重大的衝突,它勝利的直接原因有以下

幾點:

首先,兩宮皇太後和恭親王奕?,利用顧命大臣對慈禧和奕力量估計過低而產生的麻痹思想,又利用了帝後掌握著“禦賞”和“同道堂”兩枚印章,顧命大臣雖可擬旨,但不加蓋這兩枚印章卻不能生效,而兩宮太後與奕?卻有大臣擬旨加蓋這兩枚印章即能生效的有利條件。

其次,兩宮皇太後和恭親王奕?,搶占先機,先發製人,沒有隨鹹豐帝的靈柩同行,從而提前返回爭取了時間,同時利用七月十七日鹹豐死到鹹豐靈柩運往皇宮,其間74天的充分時間,進行政變準備。

再次,兩宮皇太後和恭親王奕?,抓住並利用官民對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的強烈不滿,把全部曆史責任都推到當時主政的八大臣頭上,也把鹹豐帝到承德的責任加到他們頭上,從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爭取了官心、軍心、旗心和民心,誥命八大臣則成了替罪羊。

辛酉政變表現了慈禧和恭親王奕?的權謀智慧,它的重大結果是清朝體製的一大改變,否定了“讚襄政務”大臣,而由慈安皇太後與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同時,恭親王奕?成了議政王,這是當年睿親王多爾袞輔政的再現。但有一點不同的是,既由皇族貴族擔任議政王、軍機大臣,又由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這樣皇權出現二元:議政王奕?總攬朝政,皇太後總裁懿定,這個體製的最大特征是皇太後與奕?聯合主政,後來逐漸演變為慈禧獨攬朝政的局麵。隨之產生一個製度:領班軍機大臣由親貴擔任,軍機大臣滿洲兩人,漢人兩人。在同治時期,大體維持了這種五人軍機結

構的局麵。

辛酉政變後,內有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外有議政王奕?主政,又遇上難得的曆史機遇,在國內處於“太平天國”與“義和團”兩次重大社會動**之間,在國際上處於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兩次入侵之間,政局如同處於兩次大風暴中間的緩衝期。同治之前的道光、鹹豐,之後的光緒、宣統都沒有這樣的有利條件,於是開始了同治新政。日本的明治維新也在此時進行。在奕?集團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有:成立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辦新式學校、派人出洋、辦廠開礦、修築鐵路等,實行學習西方近代化舉措,開始走向開放、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