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們終將逝去

19、生還是不生,這是個問題

字體:16+-

因為剛剛喬遷新居,兩人決定春節就留在上海,但又感覺新婚不回老家過年有點不合情理,曾媛蕙便主動提議,不如將袁自辛父母接來上海過年,既可同享天倫之樂,又能讓二老領略一下國際金融中心的風采。袁自辛一聽不禁大讚老婆聰穎賢惠,曾媛蕙笑道:“那你要記著跟爸媽說,是我主動提出來這個建議的。”

袁自辛當即便與父母電話商議,二老自是欣然答應。袁自辛特別說明,接他們來上海過年是曾媛蕙的主意,尤其強調了沒有接曾父曾母,但袁母隻是“哦”了一聲再無他話——她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享有優先權。袁母的性別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左右逢源,她做人兒媳時衝破樊籬,掃除陋習,要求男女平等,而待到為人婆婆,又回歸傳統,提倡男尊女卑。她既然是男方家長,便也就天經地義地“尊”過女方家長。並且,買房時袁家讚助了三萬元而曾家隻出了兩萬元,豈能有小股東的風頭蓋過大股東的道理。

袁父袁母初見曾媛蕙,發現她既不年青也不漂亮,第一印象的分數就給得低;後來得知婚禮隻在曾媛蕙老家舉辦,自己以前送出去的禮金回收無望,這分數又扣掉不少。尤其是袁母,在她的心目中,自己的兒子貌賽潘安、才過子建,而袁自辛年近而立也從不與家人談及婚娶之事,後來卻突傳婚訊,袁母便合乎邏輯地推論,兒子這麽多年獨身不娶是因為眼光過高,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如今忽然速戰速決,想必是遇到了一位玉人兒,結果一見曾媛蕙,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把老太太摔得鼻青臉腫。所幸這次來上海過年,二老發現曾媛蕙善於持家治業,倒也正和“生活白癡”的兒子互補,而且“現在的年青人哪裏聽得進去老年人的話”,也隻有隨他去了。袁母更是來滬不久便迅速地和曾媛蕙結成統一戰線,再次印證了那句有名的政治諺語:“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而能讓婆媳這對天敵也聯合起來的利益便是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