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们终将逝去

24、毒品中的毒品

字体:16+-

事实证明,吴铭晋的两项预言都是正确的。

第一项预言是人类会遗忘和消化痛苦。事发之初,袁自辛会时常回忆起父亲、怀念孟茹露,每每凄然神伤,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丧父失欢的伤痛便悄然缓释愈合,他渐渐能平静地接受父亲永逝、欢娱不再的事实,重新习惯琐碎杂屑的生活。而八月底发生了一件大事,更是像沙漠吸水一样吸去了他的全部注意力,让他彻底忘记了这些伤痛。——这件大事就是“芜州石化”的复牌。

第二项预言是大牛市不会因为政府加税干预而终止。果然,在不到三个月之后,股市便又创新高。中国股民就像缺心眼的痴情女子,即使被人反复玩弄,依旧是伤疤未好就忘了痛。股民们的热情又迅速地重新点燃,并渐成燎原之势。网络电视上满是一夜暴富的报道,街头巷尾传播的都是股票的小道消息,一时间众人仿佛统一醒悟,炒股原来是最快最轻松的发财之路,于是经济白痴也开始证券投资,养老治病的资金像潮水一样涌入股市,股指便日日飙升。那是一段全民狂欢的岁月,重仓的赚大钱,轻仓的赚小钱,空仓的也能赚点同情。每个股民都感觉身价暴增,财务自由明天就能实现,他们在群体性癫狂中达到了集体**,发出“死了都不卖”的嘶喊。在这波牛市中,袁自辛吸取教训,抑制住交易冲动,按照“长捂不放”的策略进行操作,取得了不菲的收益。除却停牌的“芜州石化”之外,他又陆续在股市中投入了十多万元,经过这一**涨,增值到接近五十万。

“芜州石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复牌登场。

2007年8月底,“芜州石化”更名为“芜州地产”并复牌交易,袁自辛一早就端坐在电脑前,纹丝不动地盯着行情,眼光几乎要将液晶屏击穿。当开盘价定格,他资产表中“芜州地产”的市值数字轻轻地跳动了一下。在停牌之前,市值是58万元,这一数字尘封不动将近一年,现在轻轻一跳,瞬时变为750万。

750万!

大部分人在遭遇离奇的经历时,第一反应是会怀疑“这是不是真的?”。袁自辛瞪大眼睛,又把这个数字仔细地看了一遍,一边用手指点着屏幕,一边数着数字位数,一,二,三,四,五,六,七。没错,七位数,750万!相对于最初投入的50万本金,上涨了——他大脑滚热,连简单的运算也处理不了,拿过计算器一番点按,才知道是上涨了14倍。

牛顿曾在股市中亏得灰头土脸,最后只能酸溜溜地自嘲:“我可以计算到天体的运动,却不能计算到大众的疯狂。”牛顿尚且如此,袁自辛就更无法预知股市的疯狂。750万!盯着这个数字,他心中一股爆炸般的狂喜,但这情绪的强度超越了心灵可以感受的极限,所以最初反而没有明显的知觉。片刻之后,剧烈的狂喜才逐渐转化为一片灼热的欢腾,从心灵中央隆隆扩散到四体周身。这种情形就像突然遭遇大雷暴,最初只见一道强烈的白光闪过,人被照耀得两眼发花、大脑空白,一时反应不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几秒钟之后听到巨雷声摧枯拉朽地奔涌而至,方才真正感觉到惊悚。

袁自辛像色情狂偷窥美女一样死死盯着资产表上的总值数字,“芜州地产”的750万加上其他股票的50万,他的资产额达到了800万元。——800万!他上小学的时候,“万元户”便是有钱人;读大学的那几年,年薪10万就要让毕业生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即使按目前25万的年薪计算,他也要不吃不喝地存上32年才能存够800万。而现在,在那眨眼般的数字跳动之后,他突然就拥有了800万!袁自辛没有背景,又有良心,所以他从来都没有奢望过能一朝暴富,如今却突然天降巨财,他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狂奔乱舞。

那天一家人都欣喜若狂,袁母还特地将平日吃的高血压药份量加倍。当夜袁曾夫妇躺在**,兴奋得无法入眠。曾媛蕙笑着邀功:“你可别忘了,当初是我坚持要留下这些股票的。如果当时听你的全卖了,恐怕现在我们两个就后悔得要去跳楼了。”

袁自辛也笑道:“是啊!是啊!我以后都要听老婆的话!”

曾媛蕙提出来一个实际问题:“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些股票呢?是这两天就卖了它,还是过一段时间再说?”

袁自辛早已是“山人自有妙计”:“今天我也在想这个问题,突然间,我想通了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你知道为什么这只股票我们能赚这么多钱吗?”

曾媛蕙茫然地睁大眼睛:“不是因为有消息吗?”

“有消息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只股票长期停牌,停了将近整整一年。”

“这个我也知道啊,但是,这有什么重要的呢?”

“告诉我消息的那个高人就曾经说过,在大牛市里,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投资方法就是长捂不放,也就是买进一只股票后拿着不动。但是,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根据我的切身经验,看着价格变动总是忍不住地要去不断买卖,而一旦频繁交易,收益反而远远不如拿着不动。”

“哦……我明白了。你是说,这只股票因为长期停牌,不能买卖,我们只有被迫地拿着不动。所以,这反而让我们赚了大钱?”

“正是如此!你想一想,如果这只股票一直在交易,可能涨了一倍,或者涨了两倍的时候,我们早就卖出兑现了——那还能等到今天涨14倍吗?”

“确实也是。一般人都不可能有那样的耐心,等到涨了14倍的时候再卖——像你那时才涨了百分之一二十就想卖了呢。但是……这跟现在怎么处理股票有什么关系呢?”

袁自辛感慨女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只得耐心地解释:“现在仍然处于大牛市之中,我们还是应该坚守长捂不放的策略。所以,即使现在可以随便买卖了,我们还是要坚持不卖!”

“嗯……但我感觉都已经涨了14倍了,难道还能再涨吗?”

“几个月前涨到3000点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不可能再涨了,可是事实上呢?现在都已经5000点了。”袁自辛张开五指,做出“五千点”的手势,仿佛在对股市宣誓效忠:“专家都说,未来是中国股市的‘黄金十年’,涨到一万点几乎没有什么悬念,我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个一生难逢的机会!”

“那也得有个期限吧?总不可能我们永远拿着股票不放吧?”

“我想,要不就等上了一千万我们再卖。你说呢?”

只因为长着十个手指头,人类便执拗地偏爱“10”的乘幂。曾媛蕙坚定地点头认同:“好!那就等上了一千万再卖!”

袁自辛以往的钱财来源惟有工资,虽然他的薪水已经相当丰厚,但正如心理学研究所证明,固定间隔的强化机制容易让强化对象麻木不应。参加工作的最初几月,他每次领到工资都神采飞扬,买礼孝敬父母、买单宴请朋友、买物犒劳自己,忙得不亦乐乎,但一两年之后,对于这种定时定量的资金流入,他便淡漠得毫无心情起伏,犹如经历初潮惊慌之后的少女习惯了月事。于是,他一度以为自己淡泊财利,好比求爱失败的少年自谓看破红尘。如今突如其来一笔巨财,而且数量还在每日每时不断变动,他才真真切切地领教到了金钱的毒力,方始明白以前那个“淡泊”的袁自辛不过是一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钱——它是毒品中的毒品,哪怕只是轻浅地舔尝过其中的滋味,就从此再也欲罢不能。

从复牌那天起,“芜州地产”便成了袁自辛生命中的太阳,他像一只忠诚尽职的公鸡,天天期盼它、迎接它、歌颂它。每天股市一开盘,他便一刻不歇地死死盯住盘面,犹如栖息在电脑屏幕上的一只苍蝇。中午原本可以午休到一点半,但为了赶上下午一点的开市,他竟然一下子就戒掉了多年的午睡习惯。为了外出时也能随时察看股价,他还换了一部具有炒股功能的手机。简而言之,他患上了追踪股价的强迫症,一旦看不到行情,便毒瘾发作般地心痒难抑。

随着股价曲线上下波动,袁自辛的心情也跟随着它阴晴起伏。现在他有八百万本金,即使只是三个百分点的波动,资产就会增加或者减少二十几万,相当于他整整一年的薪水收入。而中国股市波动之剧烈在全球屈指可数,因此,往往一天的资产变化便等于他工作了几年,或者,白工作了几年。这种快速而巨额的财富波动像爆炸的气浪一样冲击着他的心情,他经常在收市之后才发现自己虚脱一般地疲倦。以前曾在书中看到,有位欧美投资人士如此评述证券市场:“除了战争,这是最刺激的事。”初读之时,他嗤为危言耸听,而今方才感同身受。这个市场在弹指之间就可以让人暴富或者赤贫,从这个意义上讲,炒股与决斗、赌博一样,都是以短暂的时间和直接的手段来决定一个至关重要的结果。生死、荣辱、富贫,刹那间尘埃落定,无怪乎它们都如此刺激。

钱,教科书中的定义是“一般等价物”,正如其示,钱可以换到其他任何东西,也就怪不得人类信奉“金钱万能”。暴富之后,袁自辛便沉迷在这种无穷的可能性之中。他养成了一个奇特的习惯,遇到任何一个标价的物品,他就会把他的总资产作为被除数,把那个物品的价格作为除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计算结果的经济含义就是他可以买得起多少件这样东西。这项活动他痴迷得犹如贾岛吟诗,坚持得仿似愚公移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除法运算能力突飞猛进,把计算机都嫉妒得CPU发烫。一台笔记本电脑8000元,可以买1000台;一部液晶电视1万5千元,可以买533部;一套豪华家具5万元,可以买160套……这么一算,他自觉财大气粗,走在街上会无意识地挺直腰板、睥睨众生。可是有时把标的物一换,情况又截然不同:一辆宝马汽车80万元,只买得起10辆;一间市中心的大房子400万元,只买得起2套;而如果是千万以上的豪宅,这点钱还不够用……如此算来,他又感觉穷酸寒碜,路过豪车豪宅销售处的时候,又下意识地弯腰弓背、恭逊谦卑。

股市越疯狂,股民就越疯狂;股民越疯狂,股市就越疯狂。袁曾夫妇以前定下的一千万目标,本以为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谁知一个半月之后,这个目标便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当袁自辛看到资产总值从7位数轻轻跳动到8位数,他的心也随之微微**了一下。经过几秒钟的犹疑思考,他键入了卖出指令,把股票全部清空,获得了一千万现金。

操作完毕,他久久凝视屏幕上的数字,默数着数字位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是的,八位数,自己有了一千万。他曾经无数次地憧憬这个时刻,成为一个千万富翁的时刻,自己会是怎样的心情——那当然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激动和幸福。然而,当这个时刻真正到来,他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感觉——有感觉,但不强烈,甚至不及当年领到第一笔工资的兴奋愉悦。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努力地去捕捉期待中的激动和幸福,但却空空如也,便禁不住地迷惘失落,如同兴冲冲赴约却久候不见人迹。怎么会这样呢?是因为经历了一个半月的缓冲适应,所以早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还是因为一千万其实也不过尔尔,不值得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欣喜若狂?似乎都有一些道理……

当晚夫妻二人庆祝终成千万富翁,曾媛蕙又照例追问:“现在钱到手了,我们该怎么处理这笔钱呢?”

袁自辛虽然演算了无数次的除法,却没有真正想过该如何花钱:“我还没有想好。”

曾媛蕙沉思道:“我们还是从长计议为好。一来‘挣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浪冲沙’,还是省着点用为好;二来突然大手大脚花钱,恐怕会引起别人怀疑。”

袁自辛不禁佩服老婆精明通达,连连点头:“有道理。那我们先慢慢商量,商量好了再说吧。”

“那现在这笔钱就这么放着?”

“可以先买点理财产品,就算收益率只有5%,一年也有50万。其实,如果就吃这笔钱的利息,我们两个人也不用上班了。”

曾媛蕙笑道:“先别这么着急就想着不工作——而且,不上班,我们做什么呢?听我那些当家庭主妇的朋友说,不上班呆在家里,会无聊得发慌。”

袁自辛愣了一愣,也茫然自问:“是啊,不上班,做什么呢?”

股民一思考,股市就发笑,袁自辛第二天就发现自己的计划真是愚蠢至极。

尽管现在手中已经没有股票,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打开行情软件盯盘看市。“芜州地产”开盘后略微下跌,但不多时便转抑为扬并迅速拉升,上涨10%,封死涨停。他盯着那条固定在涨停价的股价走势线,心中后悔得隐隐发痛。涨停!这意味着如果他今天再卖的话,他就可以多挣整整100万!100万!——他又开始习惯性地做起了除法:这相当于1部100万元的豪车或者3部30多万元的中档车或者10部10万元的经济型轿车!而仅仅因为提早了一天卖出,这些本该属于他的车现在都被别人开着绝尘而去——他似乎都闻到了那刺鼻的汽车尾气。错失上涨而踏空本是虚拟的损失,可袁自辛却感觉,这比下跌产生的真实亏损都还要让人心痛。他望着那条横空平直的涨停线,后悔得几欲剖腹谢罪,所幸及时地在意念中身外化身,才拼命拉住了自己不干傻事。

此次错失涨停让他恍然大悟,在这个百年不遇的大牛市里,遍地的黄金多得就像草原上的牛粪,为什么仅仅因为达到了千万资产就要错过剩下的牛市时光呢?今天擦肩而过的100万就是一个绝好的警示。更何况现在看来,一千万也就不过尔尔。他心念立决,誓要克服小富即安的农民意识,继续享受这场牛市,与泡沫一起狂欢。

第二天“芜州地产”小幅下跌,他毫不犹豫地再度全仓买入,这一卖一买相对于持有不动,他整整少赚70万。为铭记这段历史,他在心里为这70万元修建了一座虚拟的烈士纪念碑,每次肃然伫立在碑前,他就会想起这段血的历史,然后便苦口婆心兼威胁恫吓地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坚持“长捂不放”,“死了都不卖”。

股市节节攀升,不到一个月,他的资产就升至1200万,上涨如此迅猛,却也赶不上他胃口的扩大。与其他的疯癫股民一样,他也对中国股市产生了“黄金十年”的狂热梦想。因此,尽管他一夜之间晋身千万富翁,他不仅没有增加消费,反而变本加厉地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也一分不遗地全部投入股市。在那时的牛市中,某些经济学家鼓吹“股市泡沫有利于促进内需”,但人类心理之吊诡超出了书斋学者的理解范围,如果看到这位新晋的“千万富翁”反而勒紧裤带,恐怕这些天真的经济学家会跌破眼镜、喷血如泉。

从此以后袁自辛更是像蚂蟥嗜血般地死死吸附在牛市身上,将所有的心思、时间、钱财都全副投入股市,两眼发红地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实现财务自由。所以,在苦练除法之外,他又开始修习起了乘法:如果股票未来十年平均每年上涨20%,那么10年后就将有6192万;如果平均上涨30%,就有1亿4千万;如果平均上涨40%,那就是2亿9千万……按此算来,他越来越感觉一千万真是小菜一碟,不禁狠狠鄙视自己,以前目光如此短浅,被区区一千万的小叶子遮住了眼睛,连身材上亿的泰山都看不见。即便是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他也觉得每年30%、40%的上涨速度太温和太缓慢,就算每年翻一番,成为亿万富翁也都还要再等三年。他有时幻想,如果能再抓获一只像“芜州地产”这样的股票,那么只需要一年时间他就可以坐拥一亿四千万。但他也清楚自己没有这样的通天本领,唯有指望吴铭晋。可怎样才能在吴铭晋那里再获取一条消息呢?他想来想去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得老老实实继续演算他的乘法,偶尔自说自话地调高股价涨速的参数,自娱自乐地提前到达亿万富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