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勞倫斯爵士不是個重感情的人,國家觀念更是淡薄;他不會在意愛國與否的問題——雖然在念大學的時候,有一陣子故意留一條辮子(那是他那個年代的流行打扮)。不過,天文館回放的錢學森號蒙難故事卻深深地感動了他,使他決定傾全力往太空發展。
不久,他經常在周末往月球跑,並且任命第二小的兒子查爾斯為鍾氏太空貨運公司的副總裁。這家新成立的公司隻有兩艘彈射式的氫燃料動力火箭船,船身質量都不到一千噸;這種火箭船雖然馬上就要過時了,但可以讓查爾斯增加實務經驗。依勞倫斯爵士的判斷,這種經驗在未來幾十年會很重要。因為到頭來,太空時代必然會來臨。
從萊特兄弟到廉價的大宗空運時代的來臨,其間相隔不到半個世紀;但人類花了兩倍的時間,才開始迎接太陽係更大的挑戰。
回顧20世紀50年代,當美國物理學家阿瓦雷茨及其工作團隊發現μ子催化聚變時,大家似乎認為那隻是實驗室裏稀奇的玩意兒,或隻是純理論的東西,沒有什麽實用價值。當年偉大的盧瑟福勳爵看不出原子能有什麽前途;同樣,阿瓦雷茨也很懷疑這個“低溫核融合”的實用性。的確,直到2040年,人類在偶然的情況下製造出μ子偶素(Mu)與氫(H)的“化合物”之後,才開啟了人類曆史嶄新的一頁——正如同中子的發現開啟了原子時代。
如此一來,人類可以製造出體積很小的可攜式核能發電機,而且隻需很少的防輻射設備。但由於以往投資在傳統融合領域的金額頗為龐大,因此全世界的發電廠最初還來不及更換這種新的設備;不過它對太空旅遊業的衝擊立即顯現出來。其衝擊之大,隻有一百年前噴氣式飛機的發明對當時航空業的影響可比擬。
沒有能量上的限製,宇宙飛船可以飛得更快;在太陽係裏旅行,以往一趟都要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現在隻要幾星期就行了。不過,μ子驅動器隻是個反應器——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火箭——基本原理和以前的化學燃燒火箭沒什麽兩樣,必須裝入工作流體才能產生推進力。而最便宜、最幹淨、最方便的工作流體就是——普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