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案侦办组

四、侦办组的谈话

字体:16+-

9月底,罗牧青到白金采访了犯罪嫌疑人郑少勇。

听专案组民警石海岩说,郑少勇在被抓的当天晚上就交代了,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一直口若悬河,像讲故事一样交代到第二天凌晨。

全都说完之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伸展了一下身体,仿佛郁积在心里的疙瘩全都化解开了。

他交代的时候,还不时地问做笔录的民警有没有记录下来,语气里还颇有一些小得意。

他说:“这么多年,你们又是贴通告,又是悬赏。每次你们让摁指纹,我都知道,我躲到外地去了。”

他明显比刚被抓时胖了很多,可以用肥头大耳来形容。

看管他的老民警袁志新说,他已经有二百斤重了。

一开始,郑少勇入狱后情绪不稳定,担心自己的事情会影响到两个儿子的前途。没过几天,他就好像想开了,吃得饱、睡得香,一心求死。

他常常问袁志新,怎么还不判,到底什么时候能执行。他从来没有问过妻儿的情况。

有一次,袁志新问他要不要让家里人送什么东西。他说不用,一个快死的人什么都不缺,临死就别给别人找麻烦了。问他有什么话要说给家里人,他也说没有。

罗牧青坐在郑少勇对面。

他只看了她一眼,就把脸歪向一侧,眼睛盯着墙面。

他大概猜到罗牧青是记者了吧。他最害怕被报道出去,给儿子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但他没说。

罗牧青说:“我是代表九案侦办组来跟你谈话的。”

她的确是受九案侦办组的委派,要问的所有问题都是大家共同研究拟定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郑少勇疯狂作案和突然停止作案的原因。

罗牧青说:“我在网上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推测‘8?05’案件的真凶是什么人。那篇文章说,这个人身高一米八,长得还不差,有一些文化,读过不少书,没事的时候还喜欢写点儿东西。我感觉和你实际上有一些接近,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郑少勇摇摇头,说:“在手机上看过一些关于这个案子的消息。”

罗牧青总感觉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郑少勇,里面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作案过程的描写都与现实很像,但是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罗牧青问他最近都想了些什么。

他说:“待了这么久,想了很多事情。不过,想说的都已经说了。”

郑少勇反复说,作这么多案子,是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想抢些钱贴补家用。

罗牧青说:“那时候,家家都差不多。我觉得你作案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郑少勇斜着眼睛看着她,说:“那我不知道。要不你帮我分析吧,你比我有文化。”

罗牧青说:“那你要把真实的心理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我请老师帮你分析。”

郑少勇笑了起来:“我最近说的都是实话,你不相信?”

罗牧青说:“我们都看不透你。”

“看不透就别看了。我也没办法,有些事情实在是想不起来了,细节也记不清了。我也常常想,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总之是命太苦了。”

郑少勇始终强调,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经济困难,他不敢面对自己丑恶的内心世界。

罗牧青说:“你认为命运很不公平,有没有跟朋友交流过、倾诉过?”

“我不善于交流,没有朋友。”

罗牧青说:“我听说,你上学时,因为跟老师发生了矛盾,就把他养的鸡弄死了。有这事吗?”

郑少勇立即十分认真地反驳说:“没有,绝对没有。”

“你有什么爱好吗?”

郑少勇说:“写字。我打工的时候,只要有空儿就会练字。”

他的字写得比较规整,对此他颇有自信。他对生活有一定的要求,心气儿也高。所以,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也是让他心理扭曲的原因之一。

罗牧青说:“喜欢看书吗?”

“有一段时间常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也看言情和武侠小说。”

“你爱读书,为什么高考成绩不好?”

郑少勇说:“英语成绩上不去,该背的东西记不住,吃了记忆力太差的亏。”

“可我觉得你记忆力很好,那么多案子都记得清清楚楚。”

郑少勇说:“有些东西想记,记不住;有些东西想忘,忘不了。”

“杀害那个八岁小女孩的经过,还记得吗?”

一听到这个,郑少勇立刻垂下头,沉默不语。

这是他最不愿面对的问题。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支支吾吾地说:“作了那个案子后,我也想了好几天,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也想控制自己,可我的心理出了问题,有时候很善良,有时候很疯狂。”

“你后来为什么停止了作案?”

“害怕天眼。我心里有这些事,所以对公安局的事特别关心。我看新闻里老是说安装了多少多少天眼……天罗地网之类的。”

郑少勇说,他杀人的时候,每当见到血就会产生快感。一般来讲,像郑少勇这种变态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是很难再控制住自己的。

“这段时间,你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

“我的两个儿子从小学习都很努力,如果我再作案,很可能被抓,会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小时候学习不好,没出息,盼着他们靠读书过上好日子,别像我。”

罗牧青问:“你以为自己不作案,就不可能被抓到了?”

郑少勇说:“迟早的事。我一直关注着新闻报道。听说公安部来人查,我感觉快出事了。我想到外地去,可是还没走,你们就来了。”

“1997年为什么疯狂作案?”

“那年我没有工作,天天在家。老婆总数叨我,心里很烦,就想到外面找找刺激。”

“你的婚姻生活幸福吗?”

“说不上幸福不幸福。”

“为什么这么说?”

“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女朋友。她无可挑剔,长得好,学习也好,对我也好。只是后来她考上了中专,我配不上她。后来,认识了我老婆。她和我性格不合,是个直性子,但是心好。我一开始不同意结婚,但是父亲借钱帮我操办了婚事,最后还是结了。”

郑少勇对婚姻生活非常不满意。他的妻子是个外貌普通、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农村妇女。他理想中的妻子应该是如他初恋情人般地灵巧、美丽。因此,在生活中,他尤其注意那些身材好、相貌好、有一些文化气息的女子。他杀害的十名成年女子,外形都不错。可能在他的潜意识中,只有这样的女子才配得上他。

“你常年在外打工,都干过什么工作?”

“主要是搬运和装卸。我喜欢干这些,干多少活儿就挣多少钱,不会吃亏。”他说他是个不爱算计的人,吃亏了也闷在心里。但是,他不喜欢吃亏,遇到不好的老板,干一段时间就会另找工作。

“你为什么多次作案穿同一双鞋?上面的血迹是怎么处理的?”

“一个是穷。另一方面,我感觉这双鞋穿着舒服,走路快,能给我带来运气。每回穿完,回家后,我就在院里的水池子把鞋刷干净,晾干后收起来。”

“听说,有一次跟人打架,对方把刀扎进你的大腿,你就站在那里不动,任凭血往外冒,结果那帮人自己跑了。”

“好多年前的事了,我不想动手。当时我老婆吓得够呛。”

“你最近想不想家里人?”

“不想。就希望快点儿让这个事情结束,让他们的生活不受影响。”

郑少勇并没有敞开心扉。他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他善于伪装,不愿意承认事实,用十分勉强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和遮羞。他的妻子口快心直,时常当着别人的面骂他,他每次都不吱声。但当没有外人的时候,他动手打过她几次。在他心里,他们俩“不般配”。

此时的郑少勇,看上去非常踏实,坦然地接受着一切。他把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都归咎于命运的不公,并用极端的方式报复到别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