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出發,往東北方向有一條大件公路,本地人簡稱為大件路。順著大件路,走不到一百公裏,就到了這條路的終點,一座名叫德陽的年輕城市。
大件路興修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顧名思義,是為運輸“大件”貨物特別修建的公路。所謂“大件”,指的是戰略級大型物資,比如三峽大壩發電機組的葉輪、大亞灣核電站的轉子、火電蒸汽渦輪機組。這些都是不涉密、可以叫出名字的物品,此外,還有許多不便公布最終去向的物品。
如果沒有親眼看見,普通人很難想象這些“大件”的體積和重量。據說,這條路上運輸過最誇張的物品,長超過三十六米,寬超過十米,高超過七米,重量高達三百六十噸。至於百噸以上、長度超過十米的物品,更是家常便飯。這些“鐵砣砣”遠超鐵道的長寬高限製,無法通過正常鐵路運輸,隻有“大件路”能走。
所以,每當有“大件”運輸時,這條道都會封路。本地人風傳是為了保密,其實是因為巨型運輸車體積太大,車速又慢,如果有社會車輛通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這些“大件”的來源就在這條路的盡頭,那座還很年輕的城市:德陽。外省人時常把這座城市跟四川另一座更著名的城市——綿陽搞混。比起曆史悠久的綿陽和成都,德陽建市極晚,1983年才設立,差不多跟大件路同齡。四川的大小城市動輒千年曆史,相比之下,這座城市自然算很年輕的。
“大件”主要由德陽的三個大廠生產:404、205,以及7201。這三個廠均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為了預備第三次世界大戰,響應“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從外省遷入四川的。這些廠各自頂著一串數字代號,在絕大多數場合裏都不會使用廠名。如今很多企業恨不得把自己的經營範圍都列進名字裏,就像日本流行的輕小說標題一樣;而在當年,國內所有軍工企業都采用統一編號來代替名字。這種編號對“係統”外的人來說如同天書,絕對猜不到工廠是幹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