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無數山

從川端康成到托爾斯泰

字體:16+-

正如空氣、水分、母親的乳汁、五穀菜果養育了我們的肉體生命一樣,文化、書本、報紙、師長們的教誨以及社會的種種風尚養育了我們的精神生月

像我這樣從小在大都市中長大,受到完整的循序漸進的小、中、大學教育的人,書籍在整個人生中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從潛移默化到著意尋覓,細細回想起來,竟有一大半的人生是與各種書籍中的人物相伴而度過的。

有時候,我自己也搞不清究竟是書的風格影響了人的性格,還是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她)喜愛哪一種風格的書。

在我讀小學、中學的時候,正是社會大力提倡英雄主義、理想主義的時代,懷著偉大的理想崇拜英雄,是那時少年、青年的特征。有一本書是在我的青春生命上留下深深的烙印的,那就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拿的形象曾經是一代青年人的楷模。”文革”曾經殘酷地摧毀了以前所建立起來的全部光輝燦爛的理想,於是,我們的世界觀發生了痛苦深刻的極其複雜曲折澎專變。“文革”雖然將一切文學藝術的結晶都打入了資產階級的冷宮,可是,人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尋覓著精神的食糧。那時候,我曾經很醉心於屠格涅夫與普希金。一本封麵破損的《貴族之家》和輾轉抄來的《葉甫根尼·奧涅金》的美麗詩句,給我枯燥的心田帶來了幾抹優美而憂鬱的色彩。我還喜愛雨果,他的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偉大的仁慈博愛,以及奇話的浪漫主義想象力常常令人心緒難平。我也愛讀巴爾紮克、莫泊桑、梅裏美,甚至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偷偷地,在山區農場土屋的煤油燈下,等別人都進入了夢鄉,我便開始如癡如醉地“吸收資產階級的毒素”。後來調回城,在設計院當描圖工,在寫字桌上攤一本技術書.抽屜裏卻藏著霍桑、泰戈爾、福樓拜的書。領導進來,裝模做樣地鑽研業務;領導走了,拉開抽屜啃那一部一部的精華。日後回想, 自感這一階段的讀書對自己的性格氣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並在無形中積澱了日後從事文學創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