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26章

字体:16+-

二泉在县医院守了母亲几天。

这次虽然没出大事,但也更雪上加霜了。茂根这次带回的一点补发的工钱,母亲这一病,也就都花在这上面了。这时张少山才告诉二泉,上次金桐说的话,其实有的也的确是实情。当时她说,她的猪仔虽然每头都已30多斤,但还按30斤算。后来才知道,的确是这样。据金长胜说,金桐说这话时,她的猪仔都已是35斤往上,所以她当时才又说了一句,再过几天就得40斤了,真到40斤就不能按30斤算了。张少山发愁地说,眼下又耽搁了这些天,那边的猪仔肯定早都过40斤了,当初咱算着,如果按30斤算,20头猪仔应该是6000块钱,可现在长到40斤,至少又得多两千多块,这就更不好办了,哪儿弄这么多钱去。

二泉这时倒平静了,对张少山说,我也想明白了,凡事都一样,求人不如求己,您也不用再去找这个找那个了,干脆,等家里消停点儿了,我还出去打工,别的干不了,去工地当小工子总还行吧,咬着牙拼命再吃一年两年苦,我就不信,挣不回万把块钱。

说着看一眼张少山,这回,这养猪场我还非干不可,干定了!

张少山是看着二泉长起来的,当然知道他的脾气,这时一见他宁劲儿又上来了,心里登时一热,但想了想,又说,话是这么说,可你这手,眼下毕竟还这样。

二泉说,手我自己知道,使笨劲儿还行。

张少山好像还有话,但张了张嘴,就转身走了。

二泉在家里住了几天。一边照顾母亲,也把里里外外收拾了一下。这次母亲病,本来叮嘱妹妹水霞,别告诉三泉。三泉在县一中,暑假开学就要上高三了。二泉知道,这时应该已进入冲刺阶段,正是较劲的时候。但三泉在学校还是听说了,这个星期六跑回来。二泉一见三泉回来了,也正好,就把三泉和水霞叫到一块儿,对他俩说,这次从广东回来,本来不打算再出去了,可现在看还是不行。二泉并没跟三泉和水霞说怎么不行,只说,这几天想来想去,还得出去,不过这次不走远,就在天津附近,最多一两年也就回来。

然后对三泉说,到那时你高考也差不多了,水霞也就上高中了。

三泉虽然刚17岁,但比二泉高,也壮,脾气却跟二泉不一样。二泉是闷,三泉是心里不存话,有什么就说出来。这时一听二泉说,就问,这次又要出去打工是不是因为自己高考,担心又有用钱的地方。二泉说,这不用你操心,你只管踏踏实实地学习就行了。三泉说,要是为高考的事不用发愁,学校已经说了,如果高考成绩好,只要考上规定的重点大学,学校有奖励,村长也说了,对困难家庭的高考录取生,镇里也有补贴政策。二泉说,你和水霞只要专心学习,另外,我不在时,把家里照顾好就行了。

二泉把家里都安排好,就回到河边的土屋。当初从广东回来时,带回一只半旧的走轮行李箱,一直放在身边,平时换洗的衣服和日常用的东西都放在这里面。二泉回到土屋把这行李箱收拾了一下,又把几件衣服洗了。晚上,茂根来了。茂根回来后总不在家,不知在外面忙什么事。这时一见二泉收拾收李,就问,你真要出去?

二泉说,是,这回不走远,就去天津。

茂根说,你还是再想想。

二泉说,反复想了,只有这一条道了。

茂根说,我看未必,条条大道通罗马。

二泉的事,茂根显然都已知道了。但茂根说话不喜欢直说。直着说出来的话虽然好懂,一听就明白,但意思也一览无余,这样也就没退路了。绕着说话,似是而非,虽然让人听着费劲,但也可以给自己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时,茂根对二泉说,干养猪场当然是个再好不过的事,况且河那边的西金旺先干了这几年,也已经趟出道儿来,只要顺着他们的路走就行了。不过,茂根又说,还有一句话,有多少水,活多少泥,本来就一碗水,如果非要活一堆盖房的泥,这就不切实际了,况且这盖房也有几种盖法儿,自己一个人盖是盖,跟别人合着盖也是盖,实在不行先帮别人盖,不为盖房,就为挣个工钱,等工钱挣够了,自己有了条件再盖,也是一个办法。茂根这话虽然说得东拐西拐,但二泉还是一耳朵就听明白了。看来,茂根这次回来是已经有了想法,他虽然没明说,但意思是想让自己跟着他干。二泉知道,茂根这么想,也是一举两得的事。当初一块儿在广东打工,两人的关系也就比在村里时更近,现在茂根回来了,如果想干点事,找别人也是找,找自己也是找,当然就宁愿找自己,这样更可靠。另外还有一层,他这次回来,肯定已知道自己现在的状况,如果拉着自己一块儿干,也可以帮自己一下。但这时,二泉已经认准了养猪。他想,这个养猪场,自己非干起来不可。

茂根也知趣,看出二泉去意已定,于是又叮嘱了他几句,就回去了。

二泉这一夜没睡踏实。他想起当年去广东时,走的头一天晚上也是一夜没睡。但那次是出去挣钱给家里还债,这一去前途未卜,想想今后也很渺茫。这次就不一样了,出去挣钱是为了回来办养猪场,一想到这,虽然无奈,但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第二天一早,二泉起来收拾好行李,去河边洗了脸,又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提着行李箱刚出门,就见张少山从大堤上跑下来。其实还不是跑下来的,由于往下跑得太快,一屁股坐在堤坡的草地上,是出溜下来的,老远一见二泉就喊,你哪儿甭去啦!

二泉在河边站住了,看着他。

张少山跑过来,已经喘得说不出话,两眼却眯成一条缝儿。

二泉问,咋回事?

张少山这才说,好消息,这回总算行了!

二泉说,到底咋回事,你快说啊。

张少山这才说,有个事,因为一直没落实,他也就没敢告诉二泉。前几天马镇长和吴书记商量工作时,说起东金旺的情况,马镇长说,他也是在家里听老婆说的,前些天,张少山曾带着金水泉去西金旺找金桐,向她的养猪场求助,本来事先都已说得好好儿的,可不知两人当年有什么恩怨,金桐一看让她帮的人是金水泉,立刻变卦了,故意给出了个难题。金水泉本来已经振作起精神,也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可这一下又给难住了。吴书记问,让什么事难住了。马镇长说,说白了就是两个字,资金。接着,马镇长就又把从张少山这里听到的关于金水泉的情况,跟吴书记详细说了一下。吴书记一听就笑了,说,如果只是因为资金,卡在这个事上,看一看咱们能不能帮着解决。马镇长说,我也这么想,现在已经让“扶贫办”的人去了解具体情况,如果符合条件,就特事特办,看能不能用扶贫贷款扶持一下。

二泉一听,两眼立刻瞪起来,问张少山,镇里领导是这么说的?

张少山乐着说,刚才接到镇里扶贫办的电话,贷款的事成了!

二泉一听,拖起行李扭头就往回走。

张少山问,你干啥去?

二泉说,把东西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