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27章

字体:16+-

张少山想起师父胡天雷在几个月前对自己说的话。当时师父说,你这一阵之所以总觉着事事不顺,就是顺也顺得不太顺心,换句话说,也就是按倒葫芦瓢又起来,如果用相声的行话说,就是因为没铺平垫稳。现在好了,终于铺平了,也垫稳了。但只有张少山自己知道,就为这个铺平垫稳,自己付出了多大心力。用师父的话说,如果是三番四抖,现在终于到了该抖的“包袱口儿”了。可这个抖还不光是抖“包袱儿”,关键是这包袱儿里抖出的东西。

张少山想想都高兴,没人的时候,能自己噗地乐出声来。

这天上午,张少山来镇上给二泉跑贷款的事,在镇政府的大院里碰见金长胜。金长胜一见张少山就说,我听说了,你村的二泉,镇里已经给办了扶贫贷款,这一下,问题就全解决了。张少山连连点头说,是啊是啊,这事儿也得感谢你啊。金长胜一听笑得有点儿干,赶紧摆手说,我没做什么,只是去帮着说了说,还没说成。说着就想起来,把张少山拉到个清静地方说,我正想问您,现在资金的事有着落了,下一步,是不是还打算从金桐那儿进猪仔?

张少山说,是啊,既然前面已说好了,她那儿的品种又有优势,就还是找她吧。

金长胜说,我也是这意思,你们最好还是从金桐这儿进。

张少山点头,对,你是这方面的专家。

金长胜笑了一下说,这倒不是,我就是个兽医,算得上啥专家,不过我知道,她那养猪场养的不是一般的猪,都是经过改良的“三元猪”,这她说过吗?

张少山想想说,她只说,她的猪有优势,倒没说具体。

金长胜说,这“三元猪”的母本是“大白猪”,父本是“长白猪”,繁殖出来的后代,再和父本的“杜洛克”杂交,产下的猪仔才是“三元猪”,这个品种除了具有很多优势,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生长的时间短,可以很快进入成熟期,这对二泉很合适。

张少山一听问,金桐的猪场,养的都是这种“三元猪”?

金长胜说,她精明也就精明在这儿,别的猪不养,只养“三元猪”。

张少山这才明白了。

这次张少山接受了教训,事先想好,再去对岸找金桐,不能让二泉露面了。于是先跟二泉商量,眼下既然资金解决了,索性规模再大一点,一次进30头猪仔。虽然镇里的扶贫贷款真正到位还得有个过程,但金桐的企业做得这样大,万把块钱的事,就是拖几天应该也不会在乎。可就在这时,二泉的几句话,一下又让张少山心里没底了。二泉这几天也没闲着,心里一直在盘算这事。这时说,现在进这30头猪仔,确实应该没问题了,可这还只是第一步,把这些猪仔真弄来了怎么办?它们得吃,得喝,关键是还得有个住的地方,上次去金桐那边的猪场已经看见了,现在的猪舍跟过去的猪圈已完全不是一回事,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还别说后面的饲料问题,光建这猪舍得多少钱,真正的大头儿还在后头。

张少山一听,立刻说不出话了。这一层,他还真没想到。

张少山这才发现,自己又把事情想简单了。这两天光顾着高兴了,想着这回有钱了,先跟二泉商量一下,然后自己一个人过河,跟金桐一说,不会再出任何横生枝节的事,也就把这30头如同小祖宗一样的小猪仔接过来了。可这时二泉一说才意识到,对啊,真把这些小祖宗接来怎么安置,还真是个更大的麻烦,它们都是活物儿,来了得吃喝拉撒,还得住。

这一想也就意识到,还不能立刻去找金桐。

张少山这天一早起来,准备到张伍村去一趟。张少山曾听张伍村的村主任张大成说过,他们有一个施工队,这施工队归村委会管,但平时大家都各自干自己的事,只是村里有什么事时,才把这些人召集起来。张少山想,去张伍村跟张大成商量商量,能不能请他这施工队过来帮帮忙,材料费当然该怎么算就怎么算,不过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能省就省,另外,是不是工钱先欠着,等二泉的猪场缓过手来,再一块儿给。张少山这次去,还有一个目的,自己对建筑毕竟是外行,也想让张大成帮着算算,建一个这样规模的猪舍,就算工钱先欠着,光用料大概得多少钱。张少山先给张大成打了个电话。张大成在电话里一听就爽快地说,你来吧,我帮你细算算,别的事都好说,只是眼下正忙的时候,谁手里都有活儿,我看吧,想想办法。张少山说,有你这话就行,我也不跟你客气了,这就过去,咱见面再细说。

张少山正走在去张伍村的路上,手机响了。掏出来一看,是金桐。张少山的心里动了一下,摸不清金桐这个时候给自己打电话,会有什么事,于是接通说,正想这几天去找你呢。

金桐在电话里笑了,说,祝贺您啊,少山主任。

张少山愣了愣,听不出金桐这笑是不是好笑,于是试探着问了一句,祝贺啥?

金桐说,我今天去镇里的兽医站办事,才听说,镇里给你们放贷款了?

张少山明白了,金桐一定是听金长胜说的,赶紧说,是啊,后面咱还得商量猪仔的事。

金桐说,行,您哪天过来吧。

张少山说,先跟你说下,我们商量过了,这回,索性就一下要30头猪仔。

张少山故意没提二泉,而是说“我们”。

金桐好像并不在意,笑笑说,好啊,如果要30头,我的猪场还有个优惠。

张少山哦了一声。

金桐说,如果买我猪场的猪仔超过30头,我可以帮着建猪舍。

张少山本来正走在路上,一听咯噔就站住了,问,你说,帮着建猪舍?

金桐笑笑说,是啊,当然,只是猪舍,里面的的设施,还得你们自己负责。

张少山脱口说,这可太好了,这一下,眼下最大的难题也解决啦!

金桐又说了一句,您哪天过来一下,咱具体商量吧,建猪舍还有很多事呢。

说完不等张少山再说话,就把电话挂了。

张少山拿着手机,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愁了这些天的事,一个电话就这样解决了,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张伍村是没必要再去了,于是赶紧给张大成打了个电话。但张少山还是留了个心眼儿,只告诉张大成,现在有了一点办法,如果不行,还得去找他。张大成一听就在电话里笑了,说,我就说么,只要是你张少山想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行啊,有事儿再跟我说。张少山也笑了,不是我有办法,是办法自己送上门儿来了。

张大成问,哦,怎么回事?

张少山说,以后再细说吧。

说完挂了电话,就转身往回走。

金桐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当然没有什么不行的。第二天,金桐又把电话打过来,说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建猪舍之前还要办一些手续,包括申请环评,都需要时间,不过看镇里的态度,各种手续肯定也会特事特办。然后又告诉张少山,都要跑哪些手续。张少山本想让二泉直接跟金桐对接,省得自己再当二传手。但转念一想,还是别了,这回保险起见,宁愿自己麻烦点儿吧。于是把金桐说的都一一记下了,又交待给二泉。二泉往镇里跑了几趟,果然一路绿灯,各种手续很快就都办下来了。最后,养猪场的位置就定在村东南,虽然离河堤和南大渠远了一点,但地方宽敞,旁边还有一片杨树林。张少山来看了,也很满意。

地点一定,金桐那边也就很快派施工队过来。其实建猪舍虽然建的是猪舍,但最关键的还是基础,要用钢筋水泥铺筑地面,还要做好防水,以免渗漏。这样一来,这种施工也就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工艺上也有很多要求。金桐派来的施工队很有经验,猪舍很快就建起来。这时又有了新问题,猪舍不是建起来就完了,里面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张少山这时才知道,这些小祖宗们不光得吃,得喝,得睡,每天还要洗澡,敢情它们都爱干净,在讲究卫生方面,比人也不在以下,甚至比不太讲卫生的人还要干净。而这些配套设施,金桐已有言在先,要这边自己解决。这时,张少山也就不顾及自己的老脸了,猪舍一竣工,就又来到河这边。这次来,没事先打电话,是硬撞着来的。金桐正跟人谈事。张少山等了一会儿,金桐才出来。一见张少山就说,我听说了,那边的工程已经差不多了。

张少山赶紧说明来意,一是代表东金旺村委会,来向金场长表示感谢,二是还有一点具体的事,也想跟金场长再商量一下。金桐一听就笑了,说,你们东金旺村委会感谢我?张少山在心里咂摸了咂摸,品出这话的味道,想改口说,主要是二泉感谢你,但话到嘴边,又怕说出来反倒惹祸,就没再吭声。金桐说,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还有什么事,您说吧。

张少山赶紧顺坡儿下驴地说,行,感谢的话以后有的是机会说,我就说正事。

张少山这次来,本来是为两件事,一是猪舍内部设施的事,二是马上要进猪仔的事,这时也就索性把这两件事放到一块儿说出来。他跟金桐商量,眼下镇里的扶贫贷款虽已批下来,这几天也正加紧办,可放款还得有一个过程。金桐不等张少山说完就笑着说,明白了,有您这村主任在,还怕以后赖账啊,所有的事都往前赶吧,该怎么干怎么干。

接着又问,您是不是想说,猪舍里的设施也最后一块儿算?

张少山咧了咧嘴,是啊,这也得不少钱呢。

金桐说,行,等贷款放下来,再一块儿算吧。

说完又一笑,不过先说下,钱可一分不能少。

张少山赶紧说,不会不会,金场长这么支持,保证一分不少,只要别算利息就行。

金桐一笑说,真看不出来,您这村主任这么精明,说话滴水不漏。

张少山这里跟金桐说好了,就兴冲冲地过河回来了。先来到河边的土屋,二泉没在。想了想,估计是去新建的猪场那边收拾了,就回村来。一进村委会,金友成就说,茂根一直找你呢。张少山这才想起来,这一上午,茂根打了几个电话,自己还没顾上回。

于是问,他在哪儿?

金友成说,来了几次,见你没在,就回去了。

张少山给茂根把电话打过去。茂根一接电话问,您回来了?

张少山乐呵呵儿地说,在村委会。

茂根说,我这就过去。

说完就把电话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