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28章

字体:16+-

茂根不仅脑筋灵活,也很精明。精明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不会轻易决断,更不会盲目出手。当初在广东打工时,曾听人说过,广东北部的山里有一种猴子,看着挺呆,其实是贼人傻相,要多精有多精,它就是饿极了,看到食物也不会抓过来就吃,总得围着这东西转来转去,直到看清了,弄明白了,才会动手。茂根也是这脾气,甭管什么事,都得先反复寻思,直到寻思透了,也想明白了,然后才决定干还是不干。

茂根明白赚钱之道。赚钱无非是两种赚法,一是人赚钱,二是钱赚钱。如果人赚钱,也就不叫赚钱了,叫挣钱。当然,这挣钱也不一样,一是凭体力,二是凭脑力。前者是挣辛苦钱,后者则有含金量,靠的是聪明才智。还一种赚钱的办法则是用钱赚钱,这种赚钱也叫生意,将本求利。俗话说,钱赚钱,不费难。但话是这么说,也得看用多少钱去赚钱,也就是得看本钱大小。过去家里蒸馒头,得先发面,发面要用一种“面肥”,也就是一块已经发酵好的面团儿,也叫“起子”,得先把这“起子”揣到面里,才能让整盆面都发起来。这“起子”也就如同做生意的本钱,当然是“起子”越多,发的面也就越多。

茂根这次从天津回来之前,又去了一趟广东。当初在那边就是两条腿走路,一边在工厂打工,也把手头的钱投到一个朋友的小饭馆儿上。这朋友是山西人,叫胡青子,身材矮墩墩的,长着一脸络腮胡子,看着是个憨相,其实贼精,脑袋的转轴儿比茂根还快。茂根也就是看准了他这个转轴儿,才把手头的钱投到他的小饭馆儿上。但生意上的事都是实打实,真金白银,没有相信不相信一说,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茂根之所以敢把钱投给他,自然也有能拿住他的地方,这胡青子搞了一个对象,是河北昌黎人,女孩儿长得倒不漂亮,但胡青子爱得不行,整天捧在手心儿里。茂根曾对胡青子说过,海州县离昌黎不远,当天就能打来回。胡青子一听就明白了,自己真在钱上跟茂根耍心眼儿,调腰子,也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茂根一扭身儿就能去昌黎找他的老丈人。这次茂根回广东,就是去找这胡青子,想把投在他饭馆儿的钱撤出来。这时胡青子和他的昌黎女孩儿已把这小饭馆儿经营得很红火,但一听茂根要撤资,又有些为难,钱都在生意上转着,一时抽不出来。茂根也就实话实话,以后不打算再回这边了,而且这次回去,也想在家里那边干点儿事,正要用钱。胡青子一听是这么回事,倒也痛快,好在数目不大,赶紧想办法,就给茂根把这笔钱凑上了。

茂根这次回到东金旺,才知道村长张少山正想尽办法,让村里人发展经济,而且已经有人在种槿麻,还有的打算养鹌鹑。又听说二泉正准备养猪,这一阵已经在建猪舍。茂根这次回来,确实也想干点事。但已经出去这几年,刚回来,得先看看,家里这边现在究竟是怎么个状况。这些日子,也就一直没闲着,先在镇里的各村转了一下,又去县城看了看。茂根跟张三宝也熟,就把张三宝叫出来,一块儿吃了顿饭。张三宝一见茂根也回来了,又听说,这回也不打算再走了,就笑着说,你们这些年轻的能人都回来了,这回,东金旺就真要起来了。茂根是个很低调的人,并没透露自己想干什么。知道张三宝跟张少山的关系,也想扒扒底,从张三宝这里打听一下,张少山的心里到底怎么想。这时张三宝才把全国的大形势,正在搞“脱贫攻坚”,还有不到两年时间就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在梅姑镇,东金旺现在是落在了后头,所以开春时,镇里怎么开了各村主任的联席会,在会上张少山又是怎么跟西金旺的村主任金永年矫情起来,最后又是怎么在镇长面前拍了胸脯,大概的情况都给茂根说了一下。茂根一听,这才明白了,当初张少山为什么往广东打电话,叫二泉回来,自己临离开天津时,胡天雷又为什么说,现在村里正是用人的时候。接着,张三宝就又把二泉这一阵的事,都对茂根说了。其实茂根在镇里的各村转了这些天,已经发现了,无论搞什么产业,如果只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不光难度很大,也形不成气候,最好是大家一起干,成一定规模,这样才能产生影响。现在每个村都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有干种植的,也有干养殖的。但茂根想来想去,觉得干种植不太合适,光前期的各种事就很麻烦,关键是,自己对这一行也不太熟悉。而如果干养殖也有问题,别管养什么,专业性都太强,况且梅姑河边有句话,带毛儿的不算财,风险也太大。茂根想,自己这次不干是不干,要干,就必须要有十足的把握。当然,所谓的十足把握谁也不敢说,但至少自己能掌控的事,心里得有根。再有就是前景,一定要可持续发展,说白了甭管是哪种产业,你弄出来的东西得有人要,也就是得有市场,市场才是产业的命脉。没市场,这产业再好也持续不下去。

茂根这一想,心里也就清楚了。

茂根这个中午来到村委会。张少山一见就先说,这一上午一直有事,你打的几个电话倒不是顾不上接,是没听见。然后就问,这次回来,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了。茂根一听也就直截了当说,回来的这些日子先去各村转了转,现在倒有了一个想法,所以想跟村长商量。

张少山说,你说。

茂根说,我想办个饲料厂。

张少山一听,看看他,办饲料厂?

茂根点头说,我也是想了几天,才琢磨出来的。

张少山没立刻说话。茂根想办饲料厂,这还真没想到。张少山知道茂根随他爹,有经济头脑,人也精明,只要他说的事,肯定是经过反复琢磨的。接着再想,如果真办个饲料厂还真是个主意。往大里说,眼下全镇的各村都有人在搞养殖业,尤其河那边的西金旺,几乎大半个村的人都在养猪,真把这饲料厂办起来,需求量肯定很大,甚至供不应求。往跟前说,现在二泉的养猪厂马上也要办起来了,虽说已经有了扶贫贷款,但这笔钱用在启动资金上还可以,真往长远看,饲料还是个大问题,只不过现在还没到时候,暂时显不出来,可真等逼到眼前了,肯定又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况且村里的几家鹌鹑养殖户,马上也都要启动了,还有几家养土鸡和养鸭的专业户,也都要用饲料,茂根办这个饲料厂,至少村里这些养殖户的饲料问题也就都可以解决了。张少山这一想,就点头说,好,这个想法有点意思。

茂根一听张少山这样说,心里就有底了。

张少山又说,你详细说说。

茂根这才说,眼下咱这边还是养猪的多,而且猪的食量大,饲料的需求量也就大,暂时看,技术含量也还不是太高,所以要办这个饲料厂,一开始就以猪饲料为主,这些天跑了几个村的养猪场,特别是河那边的西金旺,他们现在的饲料来源主要是两个,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饲料一般是从外面的饲料厂进,都有相对固定的厂家供应,小一点的养殖户,就都是自己配饲料,这样就很费事,如果这样看,这个饲料厂将来的前景应该很好。

张少山明白了,看来茂根这些天已经下了功夫,了解得很细。

茂根又说,只是眼下,还有点儿困难。

张少山说,你说。

茂根先在心里想了一下,这话本来不想直接说出来。可再想,不直接说又不行,这是绕不开的实际问题,不说明白,后面的事没法儿干,于是也就干脆有什么说什么。这话虽是绕着说的,但意思张少山还是明白了。茂根的意思是,他这次回来,手头倒有点钱,可这点钱干别的是钱,真要办这个饲料厂就远远不够了。最近听说,镇里可以办贷款,而且二泉的养猪场已经把贷款办下来,就想让村长帮着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也给贷点儿钱。

其实茂根刚说一半,张少山就已明白了。心里在想,眼下村里的局面真要一步一步打开了,如果二泉的养猪场办起来,茂根的这个饲料场再办起来,先别说别的,村里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就能解决了,这一下,东金旺的这潭水也就真可以活起来了。当然,茂根要办饲料厂,情况跟二泉还不一样,二泉的养猪场是镇里的“扶贫办”给办的扶贫贷款。不过茂根这种情况,如果跟镇里说说,估计也能解决一下。想到这儿就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茂根看看张少山。

张少山说,第一,这是好事儿,咱们村委会一定大力支持。

茂根一听,立刻松了口气。

不过,张少山又说,我要说的是第二点,贷款的事,上面有严格规定,我尽量去想办法,看能不能给你争取下来,不敢打保票,不过估计有希望,你放心,只要干,咱就有办法!

茂根赶紧说,那就先谢谢村长了。

张少山说,先甭急着谢我,咱一步一步来。

这时,张少山的心里也总算松了一口气。都说年轻人有活力,还真是这么回事。这几年,东金旺虽然吹拉弹唱的挺热闹,可经济上一直死气沉沉,凝固得就像一盆浆糊,已经渍住了,就是插双筷子也搅和不动。现在二泉和茂根都回来了,就如同兑进了一股清水,眼看着就活泛起来。俗话说,锯动就掉沫儿,如果照这样干,东金旺可就真要有点儿意思了。

当天下午,张少山就来到镇里。一进镇政府大院,看门的老刘笑着说,你最近可来得勤啊,天天能看见你。张少山嘿嘿一笑,就走进来。马镇长正开会,扶贫办的小苏在院里接电话,一见张少山,指指会议室小声说,徐副县长来了,正听扶贫工作的汇报呢。

又问张少山,您有急事?

张少山说,我等一会儿吧。

说完在大院里转了一圈儿,一看文化站这屋开着门,就走过来。

老周正坐在办公桌跟前打电话,一见张少山进来,冲他打了个手势,意思是让他先坐。张少山就在旁边坐下了。老周打完了电话,才过来招呼张少山。张少山说,来找马镇长,他那边正跟徐副县长汇报工作,得等一会儿。老周先给张少山倒了杯水,端过来说,徐副县长还兼着县扶贫办的副主任,他这次来,是以扶贫办领导的身份来的,刚才刚给我们开了会,这会儿是单独听马镇长汇报。接着又说,你来的正好,我本来也想找个机会跟你说说,有俩事儿,都不是大事儿,可你也得重视起来,知道你现在忙,不过,再忙也别忙糊涂了。

张少山一听笑了,说,你怎么也学会拉抽屉了,话来回说。

老周说,不是来回说,我怕你现在的脑子没在这儿,我说的话听不进去。

张少山说,你说吧,该听进去的,我肯定能听进去。

老周要跟张少山说的两件事,第一件是他老丈人张二迷糊的事。前一阵天津的那家文化公司要跟张二迷糊合作,结果张二迷糊迟迟拿不出新方案,对方渐渐也就凉了。老周告诉张少山,现在张二迷糊把这笔账记到了他头上,说张少山吃里扒外,光顾着给村里人办事,不管自己家的人。老周说,你这一阵回家小心点儿,这老头儿的肚子里可憋着你的火儿呢。张少山一听,这才明白了,难怪这几天回家,老丈人又是摔东砸西的,自己还一直摸不着头脑,不知他这是又犯什么病了。老周说的第二件事,是关于金尾巴响器班儿的事。老周说,这几天县文旅局发来通知,上面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免费发下来一批乐器,让每个镇文化站报一下,都需要什么,后面可能还要派专业老师下来辅导。

张少山一听说,这可是好事啊。

老周说,是啊,所以我就想到你东金旺的这个响器班儿了,这伙人要说不行,应该也还行,可说行,又总觉着差点儿意思,等这回上边的乐器发下来,就让他们常来参加活动,有专业老师辅导,也能提高一下,以后要是有更大的台面儿,也就不用发愁了。

张少山一拍大腿说,行,也帮我把这伙人调理调理。

正说着话,院里已经有了动静。马镇长和吴书记一块儿把徐副县长送出来,一边说着话朝外走。扶贫办的小苏过来,在文化站的门口朝张少山招招手。

张少山跟老周打个招呼,就赶紧出来了。

这时就见马镇长回来了。马镇长一见张少山就笑着说,我猜猜,你肯定又是来求援的。

说着朝自己的办公室指了指,就头前走进去。张少山也随后跟进来。张少山的心里挺佩服马镇长,虽然只有三十多岁,看着也有股年轻人的冲劲儿,但又好像所有的事都装在心里,每次说话,总能先你一步,提前就站在前面等着你。马镇长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先掏出手机看了看,回了几个微信,然后才放下手机扭头对张少山说,说吧,又有什么事。

张少山看出来,马镇长还有事,就赶紧把茂根要办饲料厂的事说了。马镇长笑了,连连点着头说,好啊好啊,这回,你东金旺的这壶水总算要烧开了。

张少山一下没反应过来。

马镇长说,你想啊,有了金水泉的这个养猪场,不光能在村里起到引领作用,后面还能吸纳暂时没条件自己办猪场的人入股,如果这个金茂根再把这饲料厂办起来,也照方抓药,你这一下也就如同有了两艘航空母舰,东金旺再有几艘这样的航母,你还用发愁吗?

张少山点头说,理是这么个理,可这饲料厂的资金,又是个实际问题啊。

马镇长说,想到了,我跟吴书记商量一下,你东金旺现在势头挺好,应该扶持一下。

张少山一听就站起来,抹了下嘴边的胡茬儿乐着说,我就说么,镇领导肯定支持!

马镇长看他一眼,你可一直是个酷口啊,怎么也学会拍马屁了?

说完自己也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