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29章

字体:16+-

二泉直到把金长胜送出村,仍然摸不透,这究竟是个什么脾气的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人做事极认真。不过认真也不一样,有的人认真是天生的,不光对自己,对不相干的人也认真,丁是丁,卯是卯,一点儿不含糊。也有的人认真,是有选择的,该认真的认真,不必认真的也就不认真。还有的人认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有选择的,而是有原因的,或者说是有目的的,也许本来并不是认真的人,但因为某种原因,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做某件事才格外认真。二泉觉得,这个金长胜好像都不是,他对工作的认真,只是一种本能。

二泉这次从金桐的顺心养猪场引进猪仔,一开始想的是20头。后来横生枝节,金桐突然变卦了,眼看这事儿还没干就要搁浅,幸好这时镇里给办了扶贫贷款。这一下,张少山的胃口又大起来,鼓动二泉,既然资金解决了,索性就一次引进30头。二泉想想,反正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30头就30头,也就同意了。可等到猪舍建好了,张少山最后去和金桐商量之后,那边把猪仔送过来。二泉一过数,又吓一跳,弄来的竟然是40头。张少山这时才乐呵呵儿地说,是他和金桐商量的,现在既然条件允许,从一开始就应该把底子铺得大一点儿,这样才便于尽快发展,当然也不能大而无当,前提是要切合实际。二泉知道张少山是好意,也是发展心切。但还是皱着眉说,您总该先跟我商量一下,这一下弄来这么多小祖宗,猪舍也没这么大啊,往哪儿搁它们?张少山一听又乐了,看着二泉不急不慌地说,你这话就说错了,这猪舍到底能不能搁下,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二泉没听懂,看看张少山。

张少山说,你我说了都不算。

二泉问,谁说了算?

张少山说,金桐啊,她说了算。

二泉这才明白了,自己这猪舍是金桐帮着建的,有多大面积,用多少材料,她心里当然有数。张少山说,这么跟你说吧,进40头猪仔这主意,也是她出的,一开始我也含糊,从20头变30头,已经有点儿嘀咕,你毕竟没干过,是个外行,现在又增加到40头,真怕你弄不过来,再说地方也没这么大。可她说,她心里有数,这猪舍从一建,她就已算好了。

二泉一听,这才不说话了。

这次金长胜来猪场,不是二泉叫来的。

金长胜是一早来的。来了之后先仔仔细细地把每头猪仔检查了一下,然后告诉二泉,这些猪仔在对岸的顺心猪场都已打过防疫针了,又叮嘱后面的饲养要注意什么。二泉此前跟金长胜并不太熟,这些年没搞养殖,跟镇里的兽医站也就打不着交道。是这一次,听说张少山为了进猪仔的事还曾经请他去金桐那儿帮着说情,才知道,敢情这事金长胜也给帮了忙。这次一见他主动来猪场,又这么认真,还如此耐心地给自己讲解后面的注意事项,心里就很感激。等金长胜完了事,背起药箱要走,二泉就送出来。可从猪场一出来,金长胜立刻就是另一副面孔了,脸沉得能掉下冰渣儿来,没一点表情,二泉说三句话,也回答不了半句。二泉觉得有点儿尴尬,但人家毕竟是来为自己做事的,出于礼貌也要送到村口。这一路走着,也就总是竭力找话说,可费半天劲,好容易找到一个话头儿,金长胜一个嗯,就把这话头儿又掐断了。就这样来到村口,金长胜说了一句,再见。就头也不回地上大堤走了。

二泉回来的路上特意绕到村北,想来茂根的饲料厂扒个头。

茂根的饲料厂一开始并不顺利。办饲料厂和办养猪场在表面看是一样的,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资金,二是技术。其实一着手干起来才知道,并不是一回事。饲料厂的资金问题解决了,镇里根据这个项目,批了一部分贷款,但接着在技术方面就遇到更实际的问题。养猪场的技术,更多是经验,而饲料厂的技术含量则要求更高,也更专业。更要命的是,饲料厂的技术问题还不是去哪里请教一下就能解决的,必须要有专业人员来指导。而这时饲料厂刚起步,又是白手起家,要请专家显然请不起。这一下就把茂根难住了。就在这时,马镇长给张少山打来电话,说吴书记去县里开会,碰到了徐副县长。上次徐副县长来梅姑镇听汇报,曾提到东金旺的金茂根要办一个饲料厂,一直还记着这事,这次一见吴书记就问,这个饲料厂进展得怎么样了。又说,如果在技术上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跟县里的农光生物饲料公司联系,请他们提供技术支持。马镇长在电话里对张少山说,我一会儿让人把这个公司的电话发给你,饲料厂有什么事,就让金茂根直接跟他们联系就行。张少山一听“农光生物饲料公司”,想了想,立刻乐了,对马镇长说,这个公司的人我认识,他们头年来过啊,这就太好了!

张少山这一说,马镇长才想起来,当初这个农光生物饲料公司曾是东金旺的对口帮扶单位,确实到东金旺来过几次。但那时东金旺没有养殖业,人家是饲料公司,一见没有用武之地,后来就把对口帮扶转到别的镇去了。马镇长说,这回正好,你跟他们联系吧,如果还能派人过来,在技术上指导一下就太好了。张少山立刻跟这家公司联系。这时,徐副县长也已让县扶贫办的人给这家公司打了电话。公司就专门派了一个技术员,来到茂根的饲料厂。这个技术员姓刘,是个胖乎乎儿的年轻人。来到东金旺,一听饲料厂的情况,建议茂根先易后难。又说,一开始先以生产猪饲料为主,这个想法是对的,而且技术含量先不要太高,只生产一般的粗饲料就行,等后面有了发展,再逐步提高各种科学成份的含量。

茂根虽然对专业技术不懂,但企业经营大同小异,加上人也精明,运作起来倒并不吃力。现在又有了这个刘技术员在专业上指导,饲料厂很快就运转起来。让张少山高兴的是,这个饲料厂一建起来,立刻解决了村里几个困难户的就业问题。厂子虽然刚起步,工钱不太高,但毕竟也有了收入。张少山又跟茂根商量,根据村里各家的实际情况,饲料厂用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式工,按月拿工资。但有的家里有老人或病人,得经常回去照顾,如果每天按固定时间上下班就不行了,只能灵活掌握,按天算,来一天拿一天的工钱。第一批猪饲料生产出来,果然被周围几个村的养猪场和养猪户一抢而空,来晚一步的都没抢上。这一下张少山的心里有底了,茂根的劲头儿也上来了,开始想办法增加产量。但张少山这时最关心的,还是二泉养猪场的饲料。不过这也有个问题,饲料厂也是刚起步,资金周转很紧张,生产的饲料如果卖给外人,马上就能回款,给二泉的养猪场就不行了,得先赊着。张少山跟茂根商量,尽管如此,二泉的养猪场毕竟是咱村自己的企业,俗话说顾己不为偏,就是饲料款拖着,也得先给二泉,眼下还得求外人帮忙,咱自己村的人,这个忙就更得帮了。茂根一听倒也同意。这个饲料厂是在村长张少山一手扶持下,又跑贷款又跑技术,才办起来的,现在自己村的人有困难,只要村长一句话,当然责无旁贷。再说茂根和二泉一块儿出去打工这几年,不光有交情,也有感情,就是没有张少山的话,这个忙该帮也得帮。

二泉这时办养猪场就如同过日子,处处精打细算。扶贫贷款已经到位了,二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金桐这40头猪仔的钱还上了。张少山这时才告诉他,弄这40头猪仔过来时,金桐明确说了,现在这些猪仔早都超过40斤了,可既然当初谈,是在30斤的时候谈的,就还按30斤算。张少山说,人家这一算,可就给你省了大几千块钱哪!

然后盯着二泉,又说了一句话,人不能没心,咱得有情后补。

二泉看一眼张少山,哼唧了一声说,咋补。

张少山也哼一声,你问我,我问谁啊?

二泉自从把这40头猪仔接过来,就已忙得抬不起头。40头猪仔不是个小数儿,如果站在一块儿,也是黑压压的一片,这要照顾起来就得从早忙到晚。张少山本想劝二泉,还是雇一个人,总得先有个帮手。但也明白,雇人就又得增加挑费,二泉肯定舍不得。于是没事的时候也就经常过来帮把手。好在有了茂根的饲料厂,饲料问题总算先有着落了。

二泉在这个中午来到村北的饲料厂,茂根刚和陈快庄一个养猪场的人商量完事,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外送。把这人送走了,回来才顾上跟二泉说话,笑着问,你咋这么闲在?

二泉说,刚把镇里兽医站的金长胜送走,顺便过来看看。

茂根一听金长胜,哦了一声。

二泉问,你认识?

茂根说,知道这人,不熟。

二泉说,你这饲料厂,一干起来就挺顺啊。

茂根摇头笑了,说,顺也有顺的麻烦。

二泉问,怎么?

茂根说,本来还担心,现在生产的只是粗饲料,也许没人要,可谁知道粗饲料的需求量更大,一出来就供不应求,眼下已经成了抢手货,现在不光有人通过咱村的人来找我说情,刚才这陈快庄养猪场的陈胖子来跟我商量,想预付一笔款子,饲料一出来,他立刻拉走。

二泉说,这不是好事吗?

茂根说,好事是好事,可别的客户怎么办,再说,我也得生产得出来啊。

二泉一听就说,你能不能生产出来是你的事,我这边的饲料,你得保证。

茂根一笑说,这你放心,我已跟村长说了,就是没我吃的,也得有你那些小祖宗吃的。

二泉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