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寬巷子

第十三章 回歸和諧

字體:16+-

張家過去又王家,瞬息之間日報斜。

幾許名園剛一二,長春不斷四時花。

――成都竹枝詞

時代變了,改革開放了。母親退休,父親也退休了。他們的“問題”早已平反落實。不是新津人的母親,因為早年父親的執意,像一隻方向錯誤的小船,代替父親去到那片不熟悉的河港汊灣漂流了幾十年,飄得還很好。母親老了,該回到成都了。長期兩地分居的父母親也該團聚,頤養天年。我們該有個傳統意義上的家了。

我們兄弟姐妹四個都已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我們需要、向往一個以父母為主軸,用血緣和向心力將我們吸引、凝結在一起的相對的大家。

這個家的載體就是房子。然而,寬巷子X號那間小小的鬥室容不下這個家。但是,當時要找到像樣的房子談何容易。商品房根本還無從談起,住房都是單位分配。住房是稀缺資源。我在出版社當文學編輯當得好好的,工作也是我喜愛的。可是,就是因為沒有住房,孩出生了;單位分房卻論資排輩。在人才濟濟,老作家老編輯多如牛毛的出版社,像我這樣的年輕編輯要想分到房,難上加難。沒有辦法,我隻好去到一家新聞單位。

在一個遠離少城,一個七七八八,螺絲殼似的大雜院內,我們終於找到了家。是兩間平房,我們用幾百元錢買下。那時人們的工資很低,萬元戶,即說是某個人有一萬元那就是了不得的人。那幾百元錢,也大都是母親平反後補發的工資。

我們的家,那兩間平房質量很差。框鑲在正屋上的長方形窗戶,正好作為外麵一個院子曬衣服人家長竿的一端支撐點。窗戶上麵隨時有橫七豎八支的曬衣竿杆。牆呢,磚不是一匹匹砌起來的,而是豎起來的,盡量省儉。隻要用腳在上麵輕輕一踢,整個牆壁就會崩潰。有一次,我們全家人正在吃飯,突然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轟隆”一聲,一堵牆壁垮下,彌漫起來的灰,差點沒把人嗆死,還吃什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