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巷 又名,一代風流

五〇 不如歸去

字體:16+-

有一天上午,天氣暖和,金鑫裏的弄堂口和弄堂裏麵,突然車水馬龍,十分地熱鬧起來。汽車,包車,停了一大片。一個、一個花團錦簇,五光十色的闊太太從車上走了下來。走進金鑫裏三號張公館,蘇州話、廣州話、北京話、寧波話此起彼伏,響做一堆。周圍的閑人都圍攏起來看熱鬧,過往的行人也停下腳步觀看,久久不散。原來太太們到陳文英家裏來聚會,是要商量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那就是,對於社會上那些因為十幾二十年來的戰爭而變成孤兒寡婦的人們,怎樣進行撫恤救濟的問題。太太們對這件大事都慷慨陳詞,踴躍熱烈,據後來的人說,甚至引起了劇烈的爭論。其實太太們的見解大體上是一致的,就是對於戰爭的受難者應該博愛為懷,一視同仁,不管他們的政治分野是屬於南派還是北派,是屬於共和派還是帝製派,是屬於國民革命派還是聯省自治派,都一樣。但是對於信仰共產主義的死難者的家屬,應該怎麽看待呢?——就恰恰在這一個問題上,發生了尖銳的分歧。大部分處事穩重的女慈善家都認為應該把這些赤色的孤兒寡婦除外,不在撫恤救濟之列。也有少數頭腦被認為過激的年輕太太覺著既然同是孤兒寡婦,處境想必是同樣困難,政府既然不管,她們就應該本著博愛的宗旨,加以救濟,才符合基督的教義。就這樣,雙方都堅持己見,一下子就僵住了。本來太太們平時相處,都是融洽和睦的,一旦發生了爭執,就顯得極不平常,而且被認為“劇烈的爭論”了。張子豪的夫人陳文英是這次聚會的東道主,又是屬於少數被認為過瀲的年輕太太之一,她覺著有一種神聖的崇高的職責,驅使自己出來堅持真理。她當真堅持了。她發表言論,認為那種把赤色的孤兒寡婦除外的主張是狹隘的,偏頗的,不符合於上帝的仁慈的胸懷的,因此也是不幸的,甚至是可悲的。為了這一點,她的嗓子沙啞了,她的蒼白的臉蛋發紅了,她的圓圓的大眼睛甚至貯滿了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