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引

後 記

字體:16+-

80年代中期,我偶有機會結識了由幾位名不見經傳的老藝人自發組成的戲班,在她們的演藝生涯中大都沒有走紅的曆史,因而隨著時代變遷,她們都過早地隱退下來。然而,她們又都眷戀著舞台,便互相串聯起來,在城鄉結合部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小場子裏搭班演出。她們的經費十分拮據,演出的行頭都靠自己動手製作,自然沒有力量聘請編劇導演,演出劇目大都停留在幕標刷階段。她們每個人都是編劇導演,根據記憶將故事和主要台詞湊攏來,再加上每個人的臨場發揮,演繹成跌宕起伏的一場戲。我就是從她們極少有布景的簡陋舞台上禽著眼淚看完了全本的《丹青淚》,韓無極和他的無極畫的遭遇觸動了我心中長久埋藏著積累著的一點東西,便萌生了寫這部長篇小說的念頭。從這個動念到落筆寫提綱,其間相隔了七八年,從落筆到完稿整整用了三年時間。草稿寫了六十餘萬字,謄抄時將上下兩卷合並,刪節多餘章節,便成現在這個模樣。考慮再三,我將從老藝人那裏得到的有關她們排演《丹青淚》的一些粗略的資料稍加整理附錄於此,我想恐怕對讀者理解我的小說多少有些幫助。

這是我第一次用完全虛構的方式寫成的一部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