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三、下鄉第一課

字體:16+-

記得很清楚,由重慶南開中學出發那天是一九六五年十月中旬的一天。車隊慢慢行駛到沙坪壩中渡口乘車渡過江。車隊經鄰水縣、大足縣,當天就到了達縣地區專署所在地達縣(現四川省達州市)。逗留幾天後,再經平昌縣到了通江縣。縣城給人印象如鄉鎮趕場般熱鬧,還有兩個很顯眼的特征:無論男女,大多頭上都包纏著或白或黑的帕子,人們嘴裏總在嗑著葵瓜子。

通江縣深處大巴山腹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這裏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麵軍在山崖上留有許多大幅石刻標語,當地人都知曉張國燾、徐向前等人的姓名。

這裏山高路險。在四川西北部逶迤延綿的秦嶺、大巴山,在陝西、湖北、四川交界處,形成一片莽莽的山頭群落。其中有座山叫香爐山,我們的林場就在香爐山下。

到達目的地那天,接我們的是個瘦長漢子,焦黃臉、臥蠶眉,頭皮烏青的腦袋上纏著一條青絲帕,人叫述表叔。這山裏人絕不大呼小叫別人的姓和名,同姓的按輩分稱呼,不同姓的按年齡、身份等往某個輩分上“靠”。這述表叔五十出頭,正該“叔”的檔次,故以表叔稱之。黃桶臨走時,其父買了隻指南針送他,是那種廉價的兒童玩具。玩具是玩具,但那針頑固地指向南方,卻與貴重的羅盤指南毫無二致,何況背麵塑料蓋上還有其父楷書手刻的“腳踏實地方向堅定”八個宇。述表叔將這寶貝翻過來轉過去地看了半天說:“玩意兒哩!派麽用場哩?”黃桶搶前說:“怎麽沒用?進山打獵,鑽山采筍,天黑走路,大雪封山時都有大用場嘞。”述表叔笑笑說:“稀球罕,熟悉路,管南北東西幹啥?又不描地圖。”黃桶臉紅紅的還要爭辯,述表叔卻又正色說:“也難怪,你們離開了政府的懷抱,來此山林野地,路是得自家慢慢認,慢慢走。”有人小聲笑,多數人呆著臉,聽他說。